韦庄《应天长·绿槐影里黄莺语》赏析
(2018-08-20 15:40:09)
标签:
唐宋词韦庄行人思妇杂谈 |
《应天长》韦庄
绿槐阴里黄莺语,深院无人春昼午。画帘垂,金凤舞,寂寞绣屏香一炷。
碧天云,无定处,空有梦魂来去。夜夜绿窗风雨,断肠君信否 ?
韦庄是花间派作家。他的这首词表现一个女子对行人的思念,属于花间词常见的内容。
“绿槐阴里黄莺语,深院无人春昼午。”开头两句是说,槐树已经成荫,黄莺啼啭于槐荫之中。正是春季白天正午的时候,庭院深深无人迹。
这里先写室外景,槐树成荫,说明时令已届春深;黄莺啼啭,显见天气晴朗暖和。这是一个极其清幽静寂的庭院,因为它“深”,更因为它“无人”。人到哪里去了?从词中可以看出来,庭院的主人并没有趁着大好春光外出郊游踏青,也没有在庭院里赏玩春花。
“画帘垂,金凤舞,寂寞绣屏香一炷。”这三句是说,画帘低垂,那绣着金色凤凰图案的帘子,却在春风中轻轻摆动,使人觉得那一对凤凰似乎在随风飞舞一般,出现在镜头中的是寂寞无声的伫立在一旁的屏风和一支正在点燃的香。
作者的笔触继续深入,镜头渐渐移向女主人公的居室。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居室门口低垂着的画帘——就是这一道薄薄的帘幕,把女主人公和明媚的春天,和生机勃勃的大自然隔开了。然后镜头透入室内,作者并不急于把女主人公介绍给读者。他要让人们先仔细看看她居室的布置,以便把气氛制造得更浓。因此写到闺房中的绣屏和香炷,只差一步,笔触就要点到女主人公了。
整个上片,全都是具体描写,只有“寂寞”二字流露了作者的倾向,但这正是前片全部描写的灵魂。有了这样的铺垫,下片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揭示,就有了充分的根据。
写人物有种种方法,在这里词人的笔墨并未用来描述女子的外形,而是直探其心灵深处,写她的忧愁苦闷。
“碧天云,无定处,空有梦魂来去。”这三句是说,碧天上的云彩,飘忽不定,跟云朵一样飘忽不定的,是她的梦。
这三句是女主人在倾诉衷肠,是以浮动飘荡,没有定止的云彩比喻使女子牵肠挂肚的行人,
又含情脉脉,同时还暗示了在百无聊赖的生活中,她终日仰望苍天,默思苦祷的情景。在寂寞孤居的生活中,彷徨无主的心情下,那天上的浮云,竟也成了她的一种精神寄托。云朵飘来她欣慰;云朵飘去,它惆怅。由于她殷切的思念,她和她所思念的人,也许在梦中倒常常相会。可是梦总是要醒的。所以在“梦魂来去”前面加上“空有”二字,借以抒写哀怨和不满足之感。
“夜夜绿窗风雨,断肠君信否?”末两句是说,夜夜像风雨敲打着绿窗,那种断肠的滋味远行的人儿能否理解和体会得到呢?
结尾两句,标志着她的感情发展到了高潮,以风雨敲打窗户比喻心中苦闷的层层波澜。冠以“夜夜”二字,则说明一贯如此。“君信否”也就是“君知否”。孤居独处的女主人公在极端苦闷中无法可想,只能对着远方如此倾诉。女主人公对行人的深厚情意,以及思而不见的抑郁心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附录《应天长》韦庄
绿槐阴里黄莺语,深院无人春昼午。画帘垂,金凤舞,寂寞绣屏香一炷。
碧天云,无定处,空有梦魂来去。夜夜绿窗风雨,断肠君信否?
注释
①春昼午:春季白天正午的时候。
②金凤舞:指画帘上绘的金凤凰,经风吹动,宛如起舞。
③香一炷:指一支点燃着的香。炷(zhù住):量词。
④碧天云:这里用以比喻所怀念的人。
⑤空有句:人未归来,只在梦境中见看来去,所以用"空有"二字。"来去",意偏重在"来"字。
⑥绿窗:华丽的窗户。唐冯贽《南部烟花记》:"隋文帝为蔡容华作潇湘绿绮窗、上饰黄金芙蓉花,琉璃网户,文杏为梁,雕刻飞走,动值千金。"
⑺信:相信,这里有君能否理解和体贴我的意思。
前一篇:韦庄《归国遥·金翡翠》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