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赏析

(2018-08-08 18:42:29)
标签:

唐宋词

李煜

相见欢

离愁

杂谈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亡国前耽于享乐,亡国后溺于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宋太祖开宝八年(975),金陵城陷,李煜肉袒出降,被封为“违命侯”。从此,幽居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过着日夕以眼泪洗面的凄凉寂寞的日子。这首《相见欢》就是写这种幽囚生活的愁苦滋味。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首词上片是说,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的孤立于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一个被幽禁的人有着一般人难以体会的孤独与寂寞,后主真切的写出了这种感受。既是“独上”,自然无人共语。这里的“无言”更表现了后主内心的情绪,他的痛苦无人与说,也不愿与人说,说了何用?又有谁能理解自己?“无言”又加“独上”,仿佛使人看到一个“斯人独憔悴”的孤独身影。西楼见月,夜已深沉,孤影徘徊,不能入寐,其人之浓重愁情可见。他举头望月,月如钩,在伤心人眼里,这缺月不也象征着人事的缺憾吗?再向深院望去,冷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深锁,多么清冷的环境啊!“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寂寞的,实非梧桐深院,寂寞的是人。“锁清秋”,锁的也不是“清秋”,锁的也是人。被锁在深院中的人,悲愁无尽,只有清冷的秋天相对,怎不感到寂寞!上片所写,全是后主眼中之景,眼前的一切都着上冷落凄清的色彩。“无言”“独上”是寂寞,“梧桐深院”是寂寞,“锁清秋”更是寂寞。为什么沉默“无言”?为什么孑然一生“独上”?一个“锁”字暗点身世。后主写景,也是写他的纯情感受,情和景是合二为一的。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下片是说,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如乱麻的,正是亡国之痛。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不可名状的痛苦。
面对如此寂寞凄清之景, 人何以堪?过去的欢乐永远过去了,如今一个人离群索居,尝尽了“离愁”的滋味。千丝万缕的离愁,紧紧缠绕着人,真是苦恼。我要和它一刀两断,永远不去再想;可是不成,再快的剪刀也是剪不断的,那末,索性就去想个透吧,把它整理出个头绪来,可是我越想越烦,越理越乱了!这种滋味很不好受,又说不清楚,说它是苦的辣的酸的甜的,似都有那么一点儿,又都不是,只好说“别是一番滋味”了。亡国之君的滋味,实在是包尽人世间无可伦比的悲苦滋味。这而且不便直说,苦水只有往肚里流。“别是一般滋味”云云,极其沉痛的伤心语。这首词特别为后世词家极口称道的,是它对“离愁”的描写。“离愁”是人们内心的一种抽象的感情,后主把它写得很形象,写出其滋味,写出一种非常深切的人生感受,确是千古妙笔。六朝民歌中常用“丝”谐音思念的“思”。李煜此词也是用丝缕来比喻愁思,他用“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形容愁思的纷繁和难以解开,仿佛使人看到离愁就像一团转动的乱丝,紧紧盘绕纠缠着人,而无法摆脱。这实际是写词人此时愁情万端,有对过去的种种回忆,有对现状的种种伤感,有对未来的种种忧虑,千千万万无形的感情的丝缕,缠绕着他,理也理不清,剪也剪不断,“别是一般滋味”也就是说不出一种什么滋味,它可意会,不可言传,实际上这正是真正经历离愁之苦的人最为深切的体会。应该指出的词中缭乱的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附录《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译文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注释
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清秋,一作深秋。
剪,一作翦。
离愁:指去国之愁。
别是一般:另有一种意味。别是,一作别有。

名家点评

沈际飞《草堂诗余续集》“七情所至,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破之浅,不破之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句妙。”

茅暎词的》卷一:“绝无皇帝气。可人,可人。”

谭复堂:“前半阙濡染大笔。”

王壬秋:“词之妙处、亦别是一般滋味。”[2]

刘永济词论》:“纯作情语,比托情景中为难工也。此类佳者,如:李后主‘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陈延焯《词则·大稚集》卷一:“哀感顽艳,只说不出。”《云韶集》卷一:“凄凉况味,欲言难言,滴滴是泪。”

王阁运《湘绮楼词选》前编:“词之妙处,亦别是一般滋味。”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后闽仅十八字,而肠回心倒,一片凄异之音,伤心人固别有怀抱。”

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上半阅言所处之寂寞。下半例满腹离怨,无语可以形容,故朴直说出。“别是”句,尤为沉痛。盖亡国君之滋味,实尽人世悲苦之滋味无可与比者。故曰:‘别是一般’。此二首表面似春秋闺怨之词,因不敢明抒已情,而托之闺人离思也。”

俞平伯《读词偶得》:“其实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六字之中,已摄尽凄婉之神矣。”《唐宋词选释》“虽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凄凉的气象,却融会全篇,如起笔“无言独上西楼”一句,已摄尽凄婉的神情,‘别是一番滋味’,也是离愁。剪不断,理还乱,还可形状,这却说不出,是更深一层的写法。”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词写别愁,凄惋已极。‘无言独上西楼’一句,叙事直起,画出后主愁容。其下两句,画出后主所处之愁境。举头见新月如钩,低头见桐阴深锁俯仰之间,万感萦怀矣。此片写景亦妙,惟其桐阴深黑,新月乃愈显明媚也。下片,因景抒情。换头三句,深刻无匹,使有千丝万缕之离愁,亦未必不可剪,不可理,此言‘剪不断,理还乱’,则离愁之纷繁可知。所谓‘别是一般滋味’,是无人尝过之滋味,唯有自家领略也。后主以南朝天子,而为北地幽囚;其所受之痛苦,所尝之滋味,自与常人不同,心头所交集者,不知是悔是恨,欲说则无从说起,且亦无人可说,故但云‘别是一般滋味’。”

作者简介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https://p1.ssl.qhmsg.com/t01fa7e66ae3f7bcb6d.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