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安定城楼》赏析

标签:
唐诗李商隐抱负奋发杂谈 |
译文
高大城墙上有百尺高的城楼,在绿杨林子外是水中的沙洲。
年少有为的贾谊徒然地流泪,春日登楼的王粲再度去远游。
常向往老年自在地归隐江湖,要想在扭转乾坤后逍遥扁舟。
不知道腐臭的死鼠成了美味,竟对鹓雏的爱好也猜忌不休。
注释
⑴安定:郡名,即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北),唐代泾原节度使的治所。
⑵迢递:此形容楼高而且连续绵延。谢朓《随王鼓吹曲》:“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⑶枝外:一作“枝上”。汀洲:汀指水边之地,洲是水中之洲渚。此句写登楼所见。
⑷贾生:指西汉人贾谊。《史记·贾生传》:“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又《汉书·贾谊传》载:贾谊认为“时事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太息者六。“因此”数上书陈政事,多所欲匡建”。但文帝并未采纳他的建议。后来他呕血而亡,年仅33岁。李商隐此时27岁,以贾生自比。
⑸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李商隐此以寄人篱下的王粲自比。
⑹永忆:时常向往。江湖归白发:年老时归隐。
⑺欲回天地入扁舟:《史记·货殖列传》: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乘扁舟归隐五湖。李商隐用此事,说自己总想着年老时归隐江湖,但必须等到把治理国家的事业完成,功成名就之后才行。
⑻“不知”二句:鹓雏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鸟。《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李商隐以庄子和鹓雏自比,说自己有高远的心志,并非汲汲于官位利禄之辈,但谗佞之徒却以小人之心度之。
名家点评
蔡启:王荆公晚年亦喜称义山诗,以为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而已。每诵其“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另“池光不受月,暮气欲沉山”、“江海三年客,乾坤百战场”之类,虽老杜无以过也。(《蔡宽夫诗话》)
朱彝尊:通首皆失意语,而结句尤显然。又曰:第六句尤奇,后人岂但不能作,三不能解。纪昀:刺同侣猜忌之作。(《李义山诗集辑评》)
屈复:一登楼,二时,中四情,七八时事。一上高楼而睹杨柳汀洲,忽生感慨,故下紧接贾生、王粲远游垂泪,以贾生有《治安策》,王有《登楼赋》。五六欲泛扁舟归隐江湖,己之本怀如此,而谗者犹有腐鼠之吓。盖忧谗之作。(《玉溪生诗意》)
程梦星:义山博极群书,负经国之志,特以身处卑贱,自噤不言。兹因人妄相猜忌,全不知己,故发愤一倾吐之。然而玄言深隐,略无夸大,真得三百诗人风旨,非他手可摹也。首二句借城楼自喻,有立身千仞、俯视一切之意。三四叹有贾生之才而不得摅,只如王粲之游而穷于所在。五六言本欲功名成立,归老江湖,旋乾旋坤,乃始勇退。七八言己之意量如此,而彼妄者方据腐鼠以吓鹓雏,岂不可哀矣哉?(《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
沈德潜:何减少陵(“永忆江湖”二句下)!言己长忆江湖以终老,但志欲挽回天地,乃入扁舟耳。时人不知己志,以鸱鸮嗜腐鼠而疑鹓雏,不亦重可叹乎(末二句下)。(《唐诗别裁》)
冯班:杜体。如此诗岂妃红俪绿者所及?今之学温、李者得不自羞?查慎行:王半山最赏此五六一联,细味之,大有杜意。纪昀:“江湖”、“扁舟”之兴,俱自“汀洲”生出。故次句非趁韵凑景。五六千锤百炼,出以自然,杜亦不过如此。世但喜其浮艳雕镌之作,而义山之真面隐矣。许印芳:五六句,上四字须作一顿,下三字转出意思,方有味。言己长念江湖不忘,而归必在白发之时,所以然者,为欲挽回天地也;天地既回,而后可入扁舟,归江湖耳。句中层折,暗转暗递,出语浑沦,不露筋骨,此真少陵嫡派。(《瀛奎律髓汇评》)
纪昀:四家评以逼真老杜、信然。然使老杜为之,末二句必另有道理也。(《玉溪生诗说》)
方东树:此诗脉理清,句格似杜。玩末句,似幕中有忌闲之者。然用事秽杂,与前不相称。(《昭昧詹言》)
施补华:(杜甫)“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李义山“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全学此种,而用意各别。(《岘佣说诗》)
http://a0.att.hudong.com/56/47/20300543672649145222477642337_s.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