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商隐《无题》赏析

(2018-04-24 18:38:09)
标签:

唐诗

李商隐

离别

情怀

杂谈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的这首《无题》,全以首句“别”字为通篇主眼。南朝梁江淹《别赋》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他以此句领起一篇惊心动魄而又美丽的赋;而“黯然”二字,也正是李商隐此诗所表达的整个情怀与气氛。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首联是说,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古有成语,“别易会难”,意即聚少离多,细解起来,人生聚会一下,常要费很大的经营安排,周章曲折,故为甚难;而临到分手之时,只说得一声“珍重”,从此就要海角天涯,风烟万里了。——别易之意,正谓匆促片刻之间,哽咽一言之际,便成长别。首句是将古语加以变化运用,在含义上翻进一层,感情绵邈深沉,语言巧妙多姿。两个“难”字表面似同,义实有别,而它的艺术效果却着重加强了“别难”的沉重的力量。次句“东风无力百花残”。只此一句,以令人置身于“闲愁万种”、“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痛苦而又美丽的境界中了。百花如何才得盛开?离不开有力的东风。到了东风力尽,则百卉群芳,韶华同逝,人又何尝不是这样。这一句所咏的并不单单是伤别正逢春晚这一层浅意,而是诗人对身世遭逢、人生命运的深深叹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颔联是说,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一到颔联,笔力所聚,精彩愈显。有此痴情苦意,几于九死无悔,方能出此惊人奇语。所以好诗是才,也是情,才情交会,方可感人。这一联两句,看似重叠,实质各有侧重之点:上句情在缠绵,下句语归沉痛,合则两美,不觉其复,恳恻精诚,生死以之,自有泣鬼神的力量。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颈联是说,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子,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晓妆对镜抚鬓自伤,女为谁容,膏沐不废,所望是保持自己的美好容颜,其苦情密意,全从一个“改”字传出。“晓镜但愁云鬓改”是女子为自己打算,“夜吟应觉月光寒”是女子为心上人打算,如我夜来独对蜡泪荧荧,不知你又如何排遣?想来清词丽句,又添几多。——如此良夜,独自苦吟,月已转廊,须防为风露所侵人,还以多加保重······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尾联是说,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的为我去探看情人。
本篇的结联,意致婉曲。“蓬山”,海上三神山,自来以为可望而不可即之地,从无异词,而此处偏偏却说:“蓬山此去无多路”。到底是真远还是假远,答案在下一句已经揭示:如果正是“无多路”,有何用劳烦青鸟之仙翼呢?
“青鸟”,是西王母跟前的“信使”,专为她传递音信。只此即可证明:有青鸟可供遣使的,当然是一位女性。李商隐的这首诗,通篇的词意,都是为她设身代言的。理解了这一点以后,再重读各句——特别是“东风无力”一句和颔联、颈联,字字皆是她的情怀口吻、精神意态,而不是诗人自己在“讲话”,便更加清楚了。蓬山万里,青鸟难凭——毕竟是否能找到他面前而且带回音信呢?抱着无限的希望——可是也知道这只是一种愿望和祝祷罢了。

附录《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注释
无题:唐代以来,有的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东风,春风。残,凋零。
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蜡炬:蜡烛。
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应觉:设想之词。
月光寒:指夜渐深。
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
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探看(kān):探望。

名家点评

《韵语阳秋》:李义山《无题诗》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此又是一格。今效此体为俚语小词传于世者甚多,不足道也。

《四溟诗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措词流丽,酷似六朝。

《五朝诗善鸣集》:诗中比意从汉魏乐府中得来,遂为《无题》诸篇之冠。

《初白庵诗评》:三四摹写“别亦难”,是何等风韵!

《瀛奎律髓汇评》:冯舒:第二句毕世接不出,次联犹之“彩凤”、“灵犀”之句,入妙未入神。冯班:妙在首联。三四亦杨、刘语耳。何义门:“东风无力”,上无明主也。“百花残”,己且老至也。落句具屈子《远游》之思乎?

《唐诗贯珠》:此首玩通章,亦圭角太露,则词藻反为皮肤,而神髓另在内意矣。若竟作艳情解,近于怒张,非法之善也。细测其旨,盖有求于当路而不得耶?

《李义山诗解》:八句中真是千回万转。

《玉溪生诗意》:三四进一步法。结用转笔有力。

《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程梦星曰:此诗似邂逅有力者,望其援引入朝,故不便明言,而属之无题也。起句言缱绻多情,次句言流光易去,三四言心情难已于仕进,五六言颜状亦觉其可怜,七八望其为王母青禽,庶得入蓬山之路也。

《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泛读首句,疑是未别时语,及玩通首,皆是作别后追思语,乃知此句是倒文……呜呼!言情至此,真可以惊天地而泣鬼神,《玉台》、《香奁》,其犹粪土哉!镂心刻骨之言(“春蚕到死”二句下)。

《茧斋诗谈》:情太浓,便不能自摄,入于淫纵,只看李义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之句便知。

《龙性堂诗话初集》:李义山慧业高人,敖陶孙谓其诗“绮密瑰妍,要非适用”,此皮相耳。义山《无题》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又“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其指点情痴处,拈花棒喝,殆兼有之。

《唐诗笺注》:首句七字屈曲,唯其相见难,故别更难。

《唐贤小三昧集续集》:玉溪《无题》诸作,深情丽藻,千古无双,读之但觉魂摇心死,亦不能名言其所以佳也。

《玉溪生诗说》:感遇之作,易为激语。此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不为绝望之词,固诗人忠厚之旨也。但三四太纤近鄙,不足存耳。

《唐诗三百首》:一息尚存,志不少懈,可以言情,可以喻道。

《精选七律耐吟集》:镂心刻骨之词。千秋情语,无出其右。

《澹山诗话》:义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道出一生工夫学问,后人再四摹仿,绝无此奇句。

https://p1.ssl.qhmsg.com/t01f2c8b2c285d4f88a.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