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送人东归》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洒慰离颜。
诗题为“送人东归”,所送何人不详。看诗中地名都在湖北省,可知是温庭筠宣宗大中三年(859)贬随县尉之后、懿宗咸通三年(862)离江陵东下之前的作品,很可能作于江陵,诗人时年五十左右。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首联是说,荒弃的营垒上黄叶纷纷飘落,心怀壮志你告别了古塞险关。
关于本诗的发端,清人沈德潜曰:“起调最高。”试想:地点既傍荒凉冷落的古堡,时令又值落叶萧萧的寒秋,此时此地送友人远行,那别绪离愁,将何以堪!然而出人意料,接下去诗思却陡然一振:“浩然离故关”——友人此行,心浩然有远志。气象格调,自是不凡。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颔联是说,飒飒秋风把你送到汉阳渡口,初升的太阳会迎你在郢门山。
颔联两句互文,意为:初日高风汉阳渡,高风初日郢门山。“初日”,点明送别是在清晨,“汉阳渡”,长江渡口,在今湖北省武汉市;“郢门山”,位于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两地一东一西,相距千里,不会同时出现在视野之内,这里统指荆山楚水,从而展示辽阔雄奇的境界,并以巍巍高山、浩浩大江、飒飒秋风、杲杲旭日,为友人壮行色。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颈联是说,江东亲友有几人正望眼欲穿,等候着你的孤舟从天涯回还。颈联有两重诗意:诗人一面目送归舟孤零零的消失在天际,一面遥想江东亲友正望眼欲穿,盼望着归舟从天际飞来。“几人”犹言“谁人”。“江上几人在”,想象归客将遇见那些故人,受到怎样的接待,是对友人此后境遇的关切;诗人早年曾久游江淮,此处也寄托着对故交的怀念。
“何当重相见,樽洒慰离颜。”尾联是说,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再次相见,举杯畅饮以抚慰离人的愁颜。
尾联写当此送行之际,开怀畅饮,设想他日重逢,从中更见出惜别之情。
此诗写送别,“浩然离故关”一句确立了诗的基调,由于离人意气昂扬,就使得黄叶飘零、天涯孤舟等景色显得悲凉而不低沉,因而慷慨动人,诗的最后一句透露出依依惜别的情怀。虽是在秋季送别,却全无悲秋的凄楚。全诗意境雄浑壮阔,慷慨悲凉,毫无作者“花间词派”婉约纤丽的文风。
附录《送人东归》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洒慰离颜。
译文
荒弃的营垒上黄叶纷纷飘落,心怀壮志你告别了古塞险关。
飒飒秋风将送你到汉阳渡口,初升的太阳会迎你在郢门山。
江东亲友有几人正望眼欲穿,等候着你的孤舟从天涯回还。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再次相见,举杯畅饮以抚慰离人的愁颜。
注释
⑴荒戍:荒废的边塞营垒。
⑵浩然:意气充沛、豪迈坚定的样子,指远游之志甚坚。《孟子·公孙丑下》:"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⑶汉阳渡:湖北汉阳的长江渡口。
⑷郢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即荆门山。
⑸江:指长江。几人:犹言谁人。
⑹孤棹:孤舟。棹:原指划船的一种工具,后引申为船。
⑺何当:何时。
⑻樽酒:犹杯酒。樽:古代盛酒的器具。离颜:离别的愁颜。
名家点评
王士禛:律诗贵工于发端,承接二句尤贵得势,如懒残履衡岳之石,旋转而下,此非有伯昏无人之气者不能也。如"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下即云"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古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下云"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此皆转石万仞手也。(《带经堂诗话》)
沈德潜:贾长江"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温飞卿"占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卑靡时乃有此格。后唯马戴亦间有之。(《说诗晬语》)又曰:起调最高。(《唐诗别裁》)
黄叔灿:首联领起,通篇有势,中四语结撰亦称。如此写离情,直觉有浩然之气。(《唐诗笺注》)
宋宗元:中晚罕此起笔,竟体亦极浑脱(首四句下)。(《网师园唐诗笺》)
周咏棠:高朗明健,居然盛唐格调。晚唐五言似此者,亿不得一。(《唐贤小三昧集续集》)
纪昀:苍苍莽莽,高调入云。温、李有此笔力,故能熔铸一切浓艳之词,无堆排之迹。(《删正二冯先生评阅才调集》)
蘅塘退士:直逼初、盛。(《唐诗三百首》)
管世铭:温庭筠"古戍落黄叶",刘绮庄"桂楫木兰舟",韦庄"清瑟怨遥夜",便觉开、宝去人不远。可见文章虽限于时代,豪杰之士终不为风气所囿也。(《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https://p1.ssl.qhmsg.com/t0177659585920c5d3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