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杜牧《南陵道中》赏析

(2018-04-02 12:30:27)
标签:

唐诗

杜牧

客心

红袖

杂谈

《南陵道中》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这首诗收入《樊川外集》,题一作“寄远”。杜牧在文宗开成年间曾任宣州(治今安徽宣州)团练判官,南陵是宣州属县,诗大约就写于任职宣州期间。
题称“南陵道中”,没有点明是陆路还是水程。从诗中描写看,理解为水程似乎恰当些。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南陵的江水,满满的、慢悠悠的流荡,西风紧吹,轻云掠过,秋天即将来到身旁。
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漫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心情的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一、二两句之间,似乎有个时间过程。“水面漫悠悠”,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景象。过了一会儿,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欲变秋”的“欲”字,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来的相对平静变得有些骚屑不宁,由原来的一丝淡淡孤寂进而感到有些情冷了。这些描写,都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正当客居他乡,心情孤寂凄清的时候,忽见哪家的女子独倚在临江的楼窗?
正当旅人触目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然见到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遥望。三、四两句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做江南水乡的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丽的图景,精神为之一爽,羁旅的孤寂在刹那间似乎冲淡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但这幅图景中的凭楼远望的红袖女子,究竟是怀着闲适的心情眺望江上的景色,还是像温庭筠《望江南》词中所写的那位等待丈夫归来的女子那样,“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在望穿秋水的历数江上的归舟呢?这一点,江上舟行的诗人并不清楚,自然也无法向读者交待,只能浑涵的直书其即目所见。但无论是闲眺还是望归,对旅人都会有所触动而引起丰富的联想。在这里,“红袖凭江楼”的形象内涵的不确定,恰恰为联想的丰富、诗味的隽永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似乎告诉我们,在一定的条件下,艺术形象或途径内涵的多歧,不但不是缺点,相反的还是一种优点。因为它使诗的意境更富含蕴,更为浑融而更耐人寻味。读者可以从这种多方面的寻味、联想、发挥中得到艺术欣赏上的满足。当然,这种不确定性仍然离不开“客心孤迥”这样一个特定的情景,因此尽管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联想体味,深浅会有所不同,但总的方向大体是相近的。

附录《南陵道中》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译文
南陵的江水,满满地、慢悠悠地流荡,西风紧吹,轻云掠过,秋天即将来到身旁。
正当客居他乡,心情孤寂凄清的时候,忽见哪家的女子独倚在临江的楼窗?

注释
⑴南陵:唐县名,在今安徽省繁昌县西。
⑵客:作者自指。孤迥:指孤单。

名家点评

画禅室随笔》:杜樊川诗,时堪入画。“南陵水面漫悠悠……”陆瑾、赵千里皆图之。余家有吴兴小册,故临于此。江南顾大中,尝于南陵画杜樊川诗意。予曾见文征仲画此诗意。

《载酒园诗话又编》:杜紫微“南陵水面漫悠悠……”罗邺曰:“别离不独恨蹄轮……”每读此二诗,忽忽如行江上。

《唐贤小三昧集续集》:近人有以诗意入画者,恐未能尽其风景之妙。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恼人客思,每每有此,妙能写出。

《唐绝诗钞注略》:《寄远》第三首云:“只影随惊雁,单栖锁画笼。向春罗袖薄,谁念舞台风?”按此与前诗(即本诗)同意。

《诗境浅说续编》:此诗纯以轻秀之笔,达宛转之思。首句咏南陵,已有慢橹开波之致。次句咏江上早秋,描写入妙。后二句尤神韵悠然。(意谓客怀孤寂之时,彼美谁家,红楼独倚,因红袖之尚前,忆绿窗之人远,遂引起乡愁。云餐玉臂,遥念伊人,客心更无以自聊矣。)

https://p1.ssl.qhmsg.com/dr/220__/t0196b3483cc12073fe.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