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柳宗元《江雪》赏析

(2018-02-21 19:39:37)
标签:

唐诗

柳宗元

山水

江雪

杂谈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治今湖南永州)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的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时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的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心情则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显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个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开的。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这样一幅图画: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层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高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正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来极其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着蓑衣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他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在这首诗里,诗人的艺术处理手法是很高明的。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反映清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他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千山”、“万径”都是雪。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的联系在一起。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濛、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是的诗中主要描写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况完全衬托出来,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是在想不动声色的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一切,专心的去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的形象,实际上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的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练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对于这首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附录:《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 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 ,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名家点评

​《东坡题跋》:柳子厚云:“千山鸟飞绝……”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赋,不可及也已。

对床夜语》:唐人五言四句,除柳子厚《钓雪》一诗之外,极少佳者。

《归叟诗话》:郑谷雪诗云:“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此村学堂中语也,如柳子厚“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钧寒江雪”此信有格也哉,作诗者当以此为标准。

《唐诗品汇》:刘须溪云:得天趣,独由落句五字道尽矣。

《批点唐诗正声》:绝唱,雪景如在目前。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好雪景,句句妙(末句下)。

诗薮》:“千山鸟飞绝”二十字,骨力豪上,句格天成,然律以《辋川》诸作,便觉太闹。青莲“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浑雄之中,多少闲雅。

《而庵说唐诗》:余谓此诗乃子厚在贬时所作以自寓也。当此途穷日短,可以归矣,而犹依泊于此,岂为一官所系耶?一官无味如钓寒江之鱼,终亦无所得而已,余岂效此翁者哉!

《唐诗笺要》:柳州气骨迟重,故摹陶、韦不落浮佻。

《诗法易简录》:前二句不沾着“雪”字,而确是雪景,可称空灵,末句一点便足。阮亭论前人雪诗,于此诗尚有遗憾,甚矣诗之难也。

《古唐诗合解》:江寒而鱼伏,岂钓之可得?彼老翁独何为稳坐孤舟风雪中乎?世态寒冷,宦情孤冷,如钓寒江之鱼,终无所得。子厚以自寓也。

《唐诗三百首》:二十字可作二十层,却自一片,故奇。

《筱园诗话》:祖咏“终南阴岭秀”一绝,阮亭最所心赏,然不免气味凡近。柳子厚“千山鸟飞绝”一绝,笔意生峭,远胜祖咏之平,而阮翁反有微词,谓未免近俗。殆以人口熟诵而生厌心,非公论也。

唐人绝句精华》:此诗读之便有寒意,故古今传诵不绝。

https://p1.ssl.qhmsg.com/t019ba1bb6af5cb240c.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