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柳宗元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
几岁开花闻喷血,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宋代苏东坡曾说柳宗元的诗歌“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东坡题跋》卷二),能做到“寄至味于淡泊”。本诗正是这样一首好诗。
诗题点明写作事件是在贬官柳州(治今广西柳州)时期,诗的内容是抒发种柑树的感想。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首联是说,我亲自种植黄柑二百株,春天到来时枝叶青翠,城西北隅一派碧绿。
开头用叙事语泛泛写来。首句特别点明“手种”和株数,可见诗人对柑树的喜爱和重视。次句用“新”字来形容柑叶的嫩绿,用“遍”字来形容柑叶的茂盛,不仅状物候时态,融和骀荡,如在目前,而且把诗人逐树观赏、遍览城隅的兴致暗暗点出。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颔联是说,我像屈原一样喜爱这天生的美树,不学李衡那样把柑树当作木奴来谋利。
为什么对柑橘树怀有如此的深情呢?原来他爱柑橘是因为读“楚客”屈原的《橘颂》引起了雅兴,而不是像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那样,想通过种柑橘来发家致富,给子孙留点财产。心交古贤,寄情橘树,悠然自得,不慕名利,诗人的心地是多么的淡泊!然而透过外表的淡泊,正可以窥见诗人内心的波澜。屈原当年爱橘、怜橘,认为橘树具有“闭心自慎,终不过失”和“秉德无私”的品质。曾作颂以自勉。今天自己秉德无私,却远谪炎荒,此情此心,对谁可表?只有这些不会说话的柑橘树,才是自己的知音。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颈联是说,多少年才能闻到那喷雪般白色的花香?又是谁来摘下那垂珠般的果实呢?
接着诗人从幼小的柑橘树,遥想到它的开花结实。“几岁”、“何人”都上承“怜”字而来。“怜”之深,所以望之切。由于柑橘树已经成了诗人身边唯一的知音,所以愈是写出他对柑橘树的怜深望切,就愈能表现出它的高情逸致,表现出他在尽力忘怀世情。这一联用“喷雪”形容柑橘树开花,下一个“闻”字,把“喷雪”奇观与柑橘花飘香一笔写出,渲染出一种热闹的气氛;用“垂珠”形容硕果累累,展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前景。但这毕竟只是想象,热闹的气氛反衬出眼前的孤寂。他不禁向自己的心灵发问道:这幼小的柑橘树究竟要过多久才能开花?将来由谁来摘取它的果实?言外之意是:难道自己真的要在这里呆到柑橘开花结果的一天吗?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尾联是说,如果让我等到柑橘树成林的那一天,它的美味还能让我这个老头滋养受益。
尾联本可以直道胸臆,抒发感慨,但诗人仍以平静的语调故作旷达语。“坐待成林”对一个胸有块垒之气的志士来说,究竟是什么滋味,读者是不难理解的。
应该说这首诗的整个语调都是平和的,而在这平缓的预调后面,隐藏着诗人一颗并不平静的心。这是形成“外枯实膏,似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的重要原因。
附录:《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柳宗元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译文
我亲自种植黄柑二百株,春天到来时枝叶青翠,城西北隅一派碧绿。
我像屈原一样喜爱这天生的美树,不学李衡那样把柑树当作木奴来谋利。
多少年才能闻到那像喷雪般白色的花香?又是谁来摘下那像垂珠般的果实呢?
如果让我等到柑树成林的那一天,它的美味还能够让我这个老叟滋养受益。
注释
⑴柳州:今属广西。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隅(yú):角落。甘:即“柑”,橘类的一种。
⑵黄甘:即黄柑。柑的一种。汉司马相如《上林赋》郭璞注:“黄甘,橘属而味精。”
⑶城隅:城角。多指城根偏僻空旷处。《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⑷楚客:指战国时楚国大诗人屈原。屈原爱橘,曾作《橘颂》,对桔树的美质作了热情的赞颂。皇树:即橘树。
⑸木奴:指柑橘的果实。唐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绿粽新菱实,金丸小木奴。”“不学”句:说的是李衡种柑谋利的事。据《水经注·沅水》载,三国时荆州人李衡为吴丹阳太守,曾遣人于武陵(今湖南常德县)龙阳洲种柑千株,临死时对他的儿子说:我在州里有千头木奴,可以足用。他把柑树当作奴仆一样,可以谋利,所以称为“木奴”。这句话是从反面说。
⑹喷雪:形容白花怒绽。
⑺垂珠:悬挂的珠串。这里比喻柑果。
⑻坐待:渐渐地等待。宋苏轼《滕县时同年西园》诗:“人皆种榆柳,坐待十亩阴。”
⑼滋味:美味。《吕氏春秋·适音》:“口之情欲滋味。”
名家点评
《瀛奎律髓》:“后皇嘉树”,屈原语也,摘出二字以对“木奴”,奇甚。终篇字字缜密。
《义门读书记》:结句正见北归无复望矣。悲咽以谐传之。
《瀛奎律髓汇评》:纪昀:语亦清切,惟格不高耳。
《五七言今体诗钞》:结句自伤迁谪之久,恐见甘之成林也,而托词反平缓,故佳。
《昭昧詹言》:后半真率不可法。
https://p1.ssl.qhmsg.com/t0146f0a11ee1f9764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