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尊重自己的尺度
尊重自己的尺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1,347
  • 关注人气:5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双关语妙绝千古——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赏析

(2018-01-30 08:54:05)
标签:

唐诗

刘禹锡

民歌

双关语

杂谈

《竹枝词二首·其一》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是巴渝(今重庆市一带)民歌中的一种,唱时以笛、鼓伴奏,同时起舞,声音婉转动人。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以调填词,写了十来篇,这是其中一首摹拟民间情歌的作品。它写的是一味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的予以表达。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
第一句写景,是她眼前所见。江边杨柳,垂拂青条;江中流水,平如镜面。这是很美好的环境。第二句写她耳中所闻。在这样动人情思的环境中,她忽然听到江边传来的歌声。那是多么熟悉的声音啊,一飘到耳里,就知道是谁唱的了。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诗的后两句是说,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还是有晴。
第三、四句接着写她听到这熟悉歌声之后的心理活动。姑娘虽然早已在心里爱上这个小伙子,但对方还没有什么表示。今天他从江边走了过来,边走边唱,似乎是对自己多少有些意思。这,给了她很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她就想到,这个人啊,倒是有点像黄梅时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它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还出着太阳,可真有点捉摸不定了。这里晴雨的“晴”是用来暗指感情的“情”,“道是无晴还有晴”,也就是“道是无情还有情”。通过这两句极其形象又极其朴素的诗,她的迷茫,她的眷恋,她的忐忑不安,她的希望和等待,便都刻画出来了。
这种根据汉语语音的特点而形成的表现方式,是历代民间情歌中所习见的,他们是谐声的双关语,同时是基于活跃联想的生动比喻。他们往往取材于眼前习见的景物,明确而又含蓄的表达了微妙的感情。
这类用谐声双关语来表情达意的民间情歌,是源远流长的。如南朝的吴声歌曲就使用了这种谐声双关语来表达恋情。如:“莲”与“怜”,“丝”与“思”。这种方法,贴近生活,清新活泼,历来为人民喜爱,作家偶尔加以模仿,便显得新颖可喜,引人注意。刘禹锡这首诗为广大读者所爱好,这也是原因之一。

附录:《竹枝词二首·其一》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译文
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注释
⑴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⑵晴:与“情”谐音。《全唐诗》:也写作“情”。

名家点评

苕溪渔隐丛话》:《竹枝歌》云:"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尔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也有情。"予尝舟行苕溪,夜闻舟人唱吴歌,歌中有此后两句,馀皆杂以俚语。岂非梦得之歌,自巴渝流传至此乎?

四溟诗话》:李义山"江上晴云杂雨云",不如刘梦得"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情"。又:刘禹锡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情。"措词流丽,酷似六朝。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陆时雍曰:《子夜》遗情。周珽曰:起兴于杨柳、江水,而借景于东日、西雨,隐然见唱歌、闻歌无非情之所流注也。

《唐风定》:六朝《读曲歌》体,如此方妙。"长恨人心不如水",浅而俚矣。

《唐诗摘钞》:此以"晴"字双关"情"字,其源出于《子夜》、《读曲》。

《唐诗笺注》:"道是无晴却有晴",与"只应同楚水,长短入淮流",同一敏妙。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诗中谐隐始于古《槁砧》诗,唐贤间师此意。刘禹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温飞卿"玲珑骰子安红豆,人骨相思知不知",古趣盎然,勿病其俚与纤也。

《唐贤小三昧集》:双关语妙绝千古,宋元人作者极多似此,元音杳不可得。

诗境浅说》:此首起二句,则以风韵摇曳见长。后二句言东西晴雨不同,以"晴"字借作"情"字,无情而有情,言郎踏歌之情费人猜想。双关巧语,妙手偶得之。

《诗辩诋》:刘梦得《竹枝》,所写皆儿女子口中语,然颇有雅味。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竹枝词》本始自刘郎,因巴渝之旧调而易以新词,自成绝调。

https://p1.ssl.qhmsg.com/t01abefe516505c6f9c.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