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雨的品格——杜甫《春夜喜雨》赏析

(2017-10-26 07:51:16)
标签:

唐诗

杜甫

好雨

人格

杂谈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首联是说,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不是吗?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你看它多么“好”!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颔联是说,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雨绵绵,滋润大地万物。
第二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雨的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由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这样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第二联用的仍然是拟人化的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着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是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为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的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的、细细的下。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颈联是说,浓浓的乌云,笼罩着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个够,下个透,下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很不彻底。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第三联。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呢?放眼四望。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样黑。好呀!看起来,准会下到天亮。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尾联是说,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华盛开。
尾联写的是想象中春色满城的情景。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而万物中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整个成都城的杂花生树会汇成一片花的海洋。那么田里的禾苗呢?山上的树林呢?一切的一切呢?要知道,在古代农业社会,这雨可是及时雨啊!
这首《春夜喜雨》写出了典型春雨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同时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品格。

附录:《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注释
1.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2.乃:就。发生:萌发生长。
3.发生:萌发生长。
4.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5.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6.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7.晓:天刚亮的时候。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8.红湿处:指有带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9.花重:花沾上雨水而变得沉重。
10.重:读作zhòng(重在这里的意思是:沉重。所以读作第四声。)
11.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名家点评

周珽:此诗妙在春时雨,首联便得所喜之故,后摹雨景入细,而一结见春,尤有可爱处。(《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仇兆鳌:雨骤风狂,亦足损物。曰“潜”曰“细”,写得脉脉绵绵,于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杜诗详注》)

黄生:雨细而不骤,才能润物,又不遽行,才见好雨。三、四紧着雨说,五六略开一步,七八再绾合。杜咏物诗多如此,后学之圆规方矩也。五六写雨境妙矣,尤妙能见“喜”意。盖云黑则雨浓可知。六衬五,五衬三,三衬四,加倍写“润物细无声”五字,即是加倍写“喜”字,细语更有风味。(《唐诗摘钞》)

浦起龙:起有悟境,于“发生”悟出“知时”也。五六拓开,自是定法。结语亦从悟得,乃是意其然也。通首下字,从咀含而出。“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读杜心解》)

https://p1.ssl.qhmsg.com/t01b3abc9d80a526afb.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