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马行空,纵意驰骋——李白《拟古十二首·其九》赏析

(2017-09-08 19:27:34)
标签:

唐诗

李白

杂谈

《拟古十二首》(其九)李白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
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
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
前後更叹息,浮荣何足珍?
李白曾一度热衷于追求功名,然而经过“赐金放还”、流放夜郎等一系列的挫折,深感荣华富贵的虚幻,有时不免流露出一种人生易逝的感伤情绪。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开头四句是说,活着的人是时间的过客,死去者为归家的人。天地之间如同一个旅馆,可悲呵,人都将化为万古的尘埃。
活着的人像匆匆来去的过路行人,死去的人仿佛是投向归宿之地、一去不返的归客。天地犹如一座迎往送来的过客的旅舍;人生苦短,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之同声悲叹。那么天上仙界和地下冥府又如何呢?
“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接着四句是说。月中白兔徒然捣药,扶桑神木已经变成柴薪。地下白骨寂寞无言,青松岂知冬去春来。
古代神话传说,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不死之药,他的妻子嫦娥把药偷吃了,就飞入月宫;月宫里只有白兔为她捣药,嫦娥虽获长生,但过着寂寞孤独的生活,又有什么欢乐可言呢?扶桑,相传是东海上的参天神树,太阳就从那里升起,如今也变成枯槁的柴薪。埋在地下的白骨阴森凄寂,无声无息,再也不能体会生前的毁誉荣辱了。苍翠的松树自生自荣,无知无觉,又岂能感受阳春的温暖?这不过是万物兴歇皆自然罢了。使人纵观上下,浮想联翩,感到宇宙间的一切都在倏忽变化,并没有什么永恒的荣华富贵。
“前后更叹息,浮云何足珍?”末二句是说,思前想后更加叹息不已,功名富贵不值得珍爱。
结尾以警策之言收束了全篇。悠悠人世莫不如此,一时荣华实在不足珍惜!《古诗十九首》的某些篇章在感叹人生短促之后,往往流露出一种及时行乐、纵情享受的颓废情绪。李白在这首诗里虽也同样叹息人生短促,却没有宣扬消极颓废的思想,反而深刻的揭示出封建浮荣的虚幻,这是诗人对自己坎坷一生的总结,是有丰富内容的。
这首《拟古》诗的想象力特别新颖、诡谲,有如天马行空,纵意驰骋,在艺术表现上好比鬼斧神工,匠心独具。如月兔捣不死药本来令人神往,可是在“月兔空捣药”句中,诗人却着一“空”字,一反神话动人的内容,这就给人以新鲜奇异的感受。又如扶桑是高二千丈、大二千余围的神树,诗人却想象为“扶桑已成薪”,一扫传统的瑰玮的形象,可谓异军突起,出奇制胜。再如阳光明媚的春天,青翠苍绿的树木,这本是春季生气勃勃的景象,在诗人的想象里竟是“青松岂知春”。这种艺术构思超凡拔俗,出人意外给人以特别深刻的印象,富有创新的艺术魅力。

附录:《拟古十二首·其九》李白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
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
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
前后更叹息, 浮荣何足珍?

【白话译文】

  活的人是世间过客,死去者为归家的人。天地之间如同一个旅店,可悲呵,人都将化为万古的尘埃。月中白兔徒然捣药,扶桑神木已变成了薪柴。地下白骨寂寞无言,青松岂知冬去春来?思前想后更加叹息不己,功名富贵不值得珍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