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具风格的好诗——李白《赠钱征君少阳》赏析

(2017-08-23 19:09:20)
标签:

唐诗

李白

钱少阳

姜尚

杂谈

《赠钱征君少阳》李白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
春风馀几日,两鬓各成丝。
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
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
此诗大致是作者晚年的作品。征君,指曾被朝廷征聘而不肯受职的隐士。陈少阳其时年已八十余,李白在另一首诗《赠潘侍御论钱少阳》中说他“眉如松雪齐四皓”,对他很推重。这首诗,赞扬钱少阳年老而仍怀出仕建功的抱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晚年壮心不已的气概。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首联是说,举起白玉杯痛饮美酒,在这绿杨飘垂的三月之时。
诗一上来就写“酒”,然后再交代时间,气势突兀。两句诗,画出主人公在风光明媚、景色秀丽的暮春季节独自饮酒的图景,设置了一个恬淡闲静的隐居气氛,紧扣住钱的征君身份。“三月”,暮春,点明季节,为颔联写感慨作伏笔。
“春风馀几日,两鬓各成丝。”颔联是说,春风还能吹拂几日,你我两鬓各已斑白。
此联上承第二句。前句词意相关,既说春光将尽,余日无多,有暗示钱已风烛残年。这样后面的嗟老感慨一点不使人感到意外。第四句的“各成丝”,是说钱和自己的鬓发都已斑白。一个“各”字,不动声色的把两者联系起来。自此而下,诗意既是写人之志,又是述己之怀,浑然而不可分了。此联抒发了由暮春到暮年的无限感慨,而感慨之余又怎么办呢?
“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颈联是说,秉烛夜游唯须饮酒,此时投竿垂钓也许未迟。
第五句近承颔联,远接首句,诗意由古诗“昼短夜苦长,何不秉烛游”演化而来,带有更多的无可奈何、不得已饮酒避世的味道。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为后面写钱的抱负作铺垫。第六句和第五句相对,句意也相似,都是写典型的隐居生活,渲染既是寻求闲适之乐。更重要的是后句写水边的钓鱼,牵引出诗末有关吕尚的典故,为诗歌最后出现高潮蓄势。这说明作者写诗是很重视呼应转折之法的。
“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尾联是说,如能遇到文王渭水之猎,还是可以成为帝王之师。
如果钱少阳也像吕尚一样,在垂钓的水边碰到思贤若渴的明君,也还能成为帝王之师,辅助国政,建立功勋。此处的“如”和“犹”字很重要,说明收竿而起,从政立功还不是事实,而是一种设想愿望,是虚写,不是实指。惟其虚写,才合钱的征君身份,又表现出颂钱的诗旨。而在这背后,则隐藏着诗人暮年的雄心壮志。全诗款款写来,以暮春暮年蓄势,至此题旨全出,收得雄起跌宕,令人回味不尽。
这首五律,不拘格律,颔联不对,首联却对仗。李白是不愿让自己豪放不羁的情思为严密的格律所束缚。此诗任情而写,自然流畅;同时又含蓄蕴藉,寓意深长,没有浅露平直的弊病。本诗在思致绵邈、音情顿挫之中透出豪放雄奇的气势,兼有古诗和律诗两方面的长处,是一首别具风格的好诗。
 
附录:《赠钱征君少阳》李白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
春风馀几日,两鬓各成丝。
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
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

译文
举起白玉杯痛饮美酒,在这绿杨飘垂的三月之时。
春风还能吹拂几日,您我两鬓各已斑白。
秉烛夜游唯须饮酒,此时投竿垂钓也许未迟。
如能遇到文王渭水之猎,我也可以成为帝王之师。

注释
1.征君:指曾被朝廷征聘而不肯受职的隐士为征士,君为尊称。
2.三月时:指暮春。
3.秉烛:以蜡烛照明。
4.投竿:钓鱼。姜太公未遇时,在渭水上垂钓,遇文王出猎,被聘为师。
5.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据考证,这时钱少阳已八十余岁,所以用吕尚的典故。吕尚,姜姓,吕氏,名望,一说字子牙,西周初年官太师(武官名),也称师尚父。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有太公之称。俗称姜太公。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之说。吕尚钓于渭水上游的磻溪,适逢周文王前来打猎,遂同车而归,立为师。

名家点评:

清代赵翼云:“盖才气豪迈,全以神运,自不屑束缚于格律对偶,与雕绘者争长。然有对仗处仍自工丽,且工丽中别有一种英爽之气,溢出行墨之外。”(《瓯北诗话》

http://img.xiaogushi.com/d/file/201611/554b5d2a741235b9c3b5eaeda2618cef.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