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代表作——李白《蜀道难》赏析

标签:
唐诗李白积极浪漫主义蜀道难杂谈 |
《蜀道难》李白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蜀道难》是李白的名篇。孟棨《本事诗》说,天宝初年李白入京时,贺知章曾见到此诗,并因之称李白为“谪仙”,因此这首诗可能是天宝初年诗人在长安送友人入蜀之作。《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名,六朝以来,都以此题描写蜀道的险阻。李白这首诗,在内容上有所扩大,诗歌以雄奇奔放的笔触,丰富的想象,大量采用传说、谚语,极其夸张的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的险阻,蜀中地势的险要、山川的奇丽和环境的险恶,同时针对现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是诗人雄奇飘逸的浪漫主义代表作。
本诗可分为六个自然段。第一段,从开头到“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是叙述蜀道的来历。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噫吁戏:这三个字都是惊叹词。危:高。开篇四句,连用五个语气词,惊叹蜀道的高峻艰险。大意是,真高啊!蜀道的艰难有胜于登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蚕丛、鱼凫:传说中蜀国的两位先王。四万八千岁:形容时间久远,并非确数。秦塞:这里指秦地,今陕西一带。这四句说,蚕丛、鱼凫等蜀国先王如何创业的情形,由于时代久远,已渺茫难知;从那时至今已过去四万八千年,但在一段漫长的时间里,蜀地都未曾同与之毗邻的秦地相互交通。这四句是写古蜀国的历史悠久,以及蜀地的偏远、蔽塞。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太白:山名,即秦岭,在陕西省。鸟道:高入云霄险仄的山路。这里指山高无路,唯有鸟可飞渡。横绝:横越。峨眉:山名,在即四川峨眉县西南。这两句紧承上两句,指明秦、蜀之间久不交通的地理障碍。说,蜀地的西面,有十分高峻的太白山挡路,自太白山与峨眉山之间,只有飞鸟才能往返。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上句用秦惠王打开蜀道的传说。秦惠王许嫁五位美女给蜀王,蜀王派五个力士去迎接。回来的路上,有一条大蛇钻入山洞,五力士共同攥住蛇尾往外拉,忽然间山崩地裂,把五个壮士和美女全埋在底下,山也分成了五岭,山中于是裂开一条崎岖的路来。天梯:陡峭的山路。石栈:在高山险绝处凿石架木而成的道路。这两句说,当地崩山裂把蜀王的五个壮士埋在底下以后,秦、蜀两地间便打开了通道。
第二段,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到“以手抚膺坐长叹”,是写蜀道的高峻盘曲。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六龙:指传说中羲和所赶的载日而行的车子,这车是用六条龙拉的。高标:高峰。猱:一种体小而轻捷的猿类动物。这四句说,蜀道的最高处,即使太阳车来到这里,也要迂回绕道而过;蜀道的最低处,则有波涛遇阻而成的一个个漩涡。山势如此高险,黄鹤展翅都飞不过去,猿猱想攀登就更发愁了。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青泥:山岭名。在今陕西略阳县西北,为当时入蜀要道。盘盘:迂回曲折的样子。参、井:均为二十八星宿之一,由参宿到井宿,是由秦入蜀的星空。这四句说,由秦入蜀经过青泥岭时,在极短的路程内便要多次转弯,转来转去,都是山峰;山高入天,行人仰头一看,伸手可以摸到沿途天空的星辰,会紧张得不敢透气,竟不由自主的坐下来抚胸长叹。
在这一段里,诗人以极为夸张的语言渲染蜀道的高峻盘曲。写高峻,则是“六龙回日”,“扪参历井”;写盘曲,则是“冲波逆折”、“百步九折”。诗人还以黄鹤“不得过”,猿猱“愁攀援”、行人“仰胁息”、“坐长叹”来加以烘托,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第三段,从“问君西游何时还”,到“使人听此凋朱颜”,是进一步写蜀道的难行,并表示对入蜀友人的挂念。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君:这里指入蜀的友人,也可泛指入蜀的人、西游:指入蜀,自长安往蜀地是西行,故云。巉岩:险峻的山岩。这两句说,蜀道艰险可怕,山岩险峻难攀,你这次入蜀,不知何时才能回来。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子规:杜鹃鸟,相传为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悲泣,似乎在说:“不如归去!”古诗文中常以杜鹃啼叫衬托行人的相思。这四句说,你会看见鸣声悲泣的鸟儿,在古老的树林中结伴绕飞;你还会听见月夜里子规鸟的声声哀啼,这啼声使空寂的山间笼罩着悲凉的氛围,引起你的乡思之情。这几句是从蜀地的荒凉偏远,来烘托蜀道之行的艰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是说不用去亲身经历比上天还难走的蜀道,即使听人讲起,也会惊吓得容颜失色。俗话说,“耳闻不如一见”,这里写耳闻即令人如此惊骇,何况亲历呢?蜀道的难行则不待言表。
第四段,是从“连峰去天不盈尺”,到“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是由面及点,突出描写蜀道中最危险的地方。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是说峰峰相连,高插云霄,山顶距天极近,好像还不满一尺;枯老的松树,倒挂在极高的峭壁上。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砯:水击岩石声,这里用作动词,当冲击讲。这两句说,山下的急流和山上的瀑布,争相奔泻,喧腾不止;那股股激流,冲击着山崖,推转着山石,发出有如万壑雷鸣的巨响。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这两句说,蜀道是如此险峻,人们为什么还要长途跋涉到蜀地去啊!
第五段,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杀人如麻”,是写剑阁险要的地形,并提醒人们有人据蜀作乱。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剑阁:指大、小剑山之间的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在今四川剑阁县北。后四句化用张载《剑阁铭》里的话。《剑阁铭》说:“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不居。”意思是,只要一个人持戟守在这里,即使一万个士兵也不敢冒进,像这样险要的地方,绝不能让不信任的人去占据。这里的狼与豺,指阴谋叛乱的人。这五句是说,剑阁高险而崎岖,一人把住关口,一万个也不可能攻破。如果让不可信赖的人去把守,那么他很可能凭籍天险作乱。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猛虎、长蛇:一方面是实写,属地猛虎、长蛇甚多,强调蜀道难行;一方面是比喻当时蜀中可能起来叛乱的人,让人们警惕他们据蜀作乱。这四句说,蜀地之行,需时刻警惕猛虎、长蛇的侵袭、攻击,他们磨牙以待,嗜血成性,杀死的人像乱麻一样,数也数不清。这里,诗人已预感到蜀地可能发生事变,对人们即将遭受的灾祸表示出深切的关注。
第六段,即本诗的结尾五句,是说蜀地不可久留,包含着希望友人早归之意。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锦城:锦官城的简称,蜀国的都城,即今成都市。咨嗟:叹息。这几句说,虽说锦城是快乐之都,但蜀地毕竟不是久留之乡,此去还是早些归来吧!蜀道难行,确实有胜于登天啊!我侧身西望蜀地,总不免长声叹息。
这首诗用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表现出蜀道的险峻难行,诗中三次出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句子,反复强调了主题。诗人惊叹蜀道之难,感情又是昂扬奋发、充满力量的。这感情仿佛随着蜀山蜀水跌宕起伏。这是首七言乐府,但句法和平仄都打破了乐府的束缚,有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八字句、九字句、和十一字句,参差错落,又多用设问、反问,很好的表达作者跌宕起伏的感情和豪迈的气魄。
附录:《蜀道难》李白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