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美——王维《竹里馆》赏析

标签:
唐诗王维意境风格杂谈 |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是一首写隐者闲适生活的小诗。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那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那一句是警策。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前两句是说,独自闲住在幽静的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这首诗的前两句暗用了魏晋之际诗人阮籍闻“苏门之啸”的故事和阮籍《咏怀诗》中的“起坐弹鸣琴”的句意。并指出,诗人王维独坐在幽静的竹林,悠然弹琴,自得其乐;也很像陶潜,只不过陶潜弹的是无弦琴,而王维弹的是有弦琴。王维居竹林之中,效阮籍长啸,以阮籍自比,表现自己对权奸的不满,竹之品格,叶如箭指,质如坚石,干可断而不可改其直,身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诗人独坐幽竹之中,是表示自己具有翠竹一样气节的。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后两句是说,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后两句进一步渲染那种孤寂的情绪和气氛。明月相照,不仅点明坐得久,坐到明月东上,更主要的是想表明唯有天上的明月是自己的知己。明月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它独自放射光辉于青天碧海之中,也像诗人一样,所以王维引以为知心朋友。这样写,对描写自然景物也有好处。深林幽篁使人有暗绿色的联想,有寂寞沉郁的感觉,画面是暗淡的,现在忽然“明月来相照”,使幽暗的竹林,洒上一层很白的色彩,这种变化似乎增添了一股生气。一层诗意,孤寂之感一扫而光。竹林、明月、诗人都融化到静穆和谐的夜色中去了。
这短短二十字的诗,有景有情(幽静之景、幽独之情),有声有色(琴箫之声,林月之色),有静有动(独坐弹啸),有实有虚(前两句实写其景,后两句虚写其情),对立统一,相映成趣。读这首诗,就仿佛是欣赏一幅立体的富于变化的人物风景画。这诗情画意,实为作者的高手妙作。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平淡无奇。但四句诗结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作为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含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使人感受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景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真味,从平淡中见高韵。它以自然、平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附录:《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
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注释
⑴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⑵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⑶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⑷深林:指“幽篁”。
⑸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⑹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名家点评
《唐贤三昧集笺注》(王士祯选,吴煊、胡昉辑注)评此诗云:“幽迥之思,使人神气爽然。”
后一篇:鸟鸣山更幽——王维《鸟鸣涧》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