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有画——王维《汉江临泛》

标签:
唐诗王维山水诗水墨画杂谈 |
附录:《汉江临泛》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译文
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
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注释
⑴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阳、荆门、潜江、仙桃、孝感,到汉口流入长江。诗题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题名为“汉江临眺”,临眺,登高远望。汉江从襄阳城中流过,把襄阳与樊城一分为二(合称“襄樊”),以及襄樊周围大大小小的无数城郭(包括襄阳城门外的许多“瓮城”),一个个都像在眼前的水道两旁漂浮。临泛江上,随着小舟在波澜中摇晃,感觉远处的天空都在摇动,非常恰当地扣题,写出“临泛”的独特观感。假如是“汉江临眺”,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所以此诗还是应题为《汉江临泛》为是。
⑵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三湘:湖南有湘潭、湘阴、湘乡,合称三湘。一说是漓湘、蒸湘、潇湘总称三湘。
⑶荆门:山名,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之西塞。九派: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这里指江西九江。
⑷郡邑:指汉水两岸的城镇。浦:水边。
⑸好风日:一作“风日好”,风景天气好。
⑹山翁:一作“山公”,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这里借指襄阳地方官。
名家点评:
《王孟诗评》:顾云:此等处本浑成,但难拟作,恐近浅率。
《瀛奎律髓》:右丞此诗,中两联皆言景,而前联尤壮,足敌孟、杜《岳阳》之作。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气象涵蓄,浑浑无际,浅率者拟学不得。
《唐诗归》:钟云:真境说不得("江流"句下)。
《唐诗解》:第四句对巧,五六上句较胜。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刘辰翁曰:无意之意。魏庆之曰:三四轻重对法,意高则不觉。吴山民曰:起有注《水经》笔意。
《唐诗意》:胸中有一段浩然广大之致,适于泛江写出,可风亦可雅。
《唐诗成法》:前六雄俊阔大,甚难收拾,却以"好风日"三字结之,笔力千钧。题中"临泛",不过末句顺带而已,此法亦整嗾鲙《唐贤三昧集笺注》:三四气格雄浑,盛唐本色。五六即第三句之半。
《茧斋诗谈》:"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学其气象之大。
《瀛奎律髓汇评》:冯舒:澄之使清矣,"壮"字不足以尽之。陆贻典:顺题做法,落句推开,查慎行,第一、第三句中两用"江"字。不但此也,"三江"、"九派"、"前浦"、"波澜",篇中说水处太多,终是诗病。纪昀:三四好,五六撑不起,六句尤少味,复衍三句故也。无名氏:壮句仍冲雅,见右丞本色。
《唐诗近体》:三句雄阔,四句缥渺,此换笔之妙。
《唐宋诗举要》:吴曰:雄伟有气力,学者宜从此等入手。
http://www.5156edu.com/editor/Temp/20061213103430bb1c.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