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清溪》赏析

标签:
唐诗王维山水诗清溪杂谈 |
《清溪》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诗题一作《过清溪水作》,大约是王维初隐蓝田(今属陕西)南山时所作。此诗写了一条不甚知名的溪水,却很能体现王维山水诗的特色。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言:发语词,无意义。黄花川:在今陕西凤县东北黄花镇附近。清溪:在今陕西沔县之东。这两句是说,进入黄花川游览,每每都去追逐那条清溪。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趣:通“趋”。这两句是说,溪水随着山势,百转千回,经过的路途,却不足百里。
诗的开头四句对清溪作总的介绍。看来王维曾不止一次的循清溪入黄花川游历。这一段路程虽长不及百里,但溪水随着山势盘曲蛇行,千回万转,颇为蜿蜒多姿。王维另有一首《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也说那里山路“危径几万转”,可与此诗的“随山将万转”对看。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这两句是说,水声在山间乱石中喧嚣;水色在深密的松林里幽静深沉。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这两句是说,水草在溪水中轻轻摇荡;芦苇清晰的倒影在碧水之中。
诗人接着采用“移步换形”的写法,顺流而下,描绘了溪水一幅幅别有特色的画面。你看,当它在山间乱石中穿过时,潺潺的溪流声忽然变成一片喧哗。“喧”字造成了强烈的声感,给人以如闻其声的感受。当它流经松林中的平地时,这同一条清溪却又显得那么娴静、安谧,几乎没有一点声息。澄碧的溪水与两岸郁郁葱葱的松色相映,融成一片,色调特别幽美、和谐。这一联中一动一静,以动衬静,声色相通,极富于意境美。再看,当清溪缓缓流出松林,进入开阔地带以后,又是另一番景象:水面上浮泛着菱叶、荇菜等水生植物,一片葱绿,水流经处,微波荡漾,摇曳生姿;再向前走去,水面又似明镜般的清澈碧透,岸边浅水中的芦花、苇叶,倒映如画,天然生色。这一联,“漾漾”绘水动貌,澄澄状水静貌,也是一动一静,极为传神。诗人笔下的清溪,既喧闹,又沉静,既活泼,又安详,既幽深,又素净,从不动的流动变化中,表现出了鲜明的个性和盎然的生意,读后令人油然而生爱悦之情。
中间四句写出了清溪的特色。其实,清溪只是一条不知名的溪水,并没有什么奇景,它那素淡的景致,为什么在诗人眼中、陛下,会具有如此的魅力呢?正如近代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删稿》)王维也正是从清溪素淡的天然景致中,发现了与他那恬淡的心境、闲逸的情趣高度和谐一致的境界。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这两句是说,我的心一向悠闲,如同清澈的溪水淡泊安宁。
诗人正是有意借清溪来为自己写照,以清川的淡泊来印证自己的素愿,心境、物境在这里已经融合为一了。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最后两句是说,但愿我能留在溪边的盘石上,在垂钓中度过我的一生。
最后,诗人暗用了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的典故,也想用隐居清溪来作为自己的归宿了。这固然说明自己对清溪的喜爱,更反映了他仕途失意后自甘淡泊的心情。这一点,写来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这是一首写于归隐之后的山水诗,全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轻轻松松,然而读来韵味却隽永醇厚,平淡而有思致,令人羡慕向往。前人评王维诗“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清贺裳《载酒园诗话》),是最恰当不过的。
《清溪》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译文
进入黄花川游览,每每都去追逐那条青溪。
溪水随着山势,百转千回,经过的路途,却不足百里。
水声在山间乱石中喧嚣,水色在深密的松林里幽静深沉。
水草在溪水中轻轻摇荡,芦苇清晰地倒映在碧水之中。
我的心一向悠闲,如同清澈的溪水淡泊安宁。
但愿我能留在溪边的盘石上,在垂钓中度过我的一生。
注释
1.青溪:在今陕西勉县之东。
2.言:发语词,无义。黄花川:在今陕西凤县东北黄花镇附近。
3.趣途:趣,同“趋”,指走过的路途。
4.声:溪水声。色:山色。
5.漾漾:水波动荡。菱荇(língxìng):泛指水草。
6.葭(jiā)苇:泛指芦苇。“漾漾”二句描写菱荇在青溪水中浮动,芦苇的倒影映照于清澈的流水。
7.素:一向。闲:悠闲淡泊。
8.澹(dàn):恬静安然。澹:溪水澄澈平静。
9.磐石:大石。
10.将已矣:将以此度过终生。已:结束。
http://news.daxues.cn/d/file/2016-06-22/e50486745420458666b154aeba5a516b.jpg
前一篇:词浅情深——王维《送别》赏析
后一篇:王维《渭川田家》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