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虚实结合,拓展表现空间——王昌龄《送魏二》赏析

(2017-07-11 08:05:41)
标签:

唐诗

王昌龄

送别

朦胧美

杂谈

《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后期(748-756),王昌龄贬龙标尉时。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前二句是说,江楼上醉饮话别桔柚正飘香,江风吹洒细雨带给小船凄凉。
送别魏二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桔柚香”见出)。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桔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这一切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这里叙事写景已经暗挑依依惜别之情。首句“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
“方留恋处,兰舟催发”,送友人上船时,眼前秋风瑟瑟,寒雨连江,气候已变。次句子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江风吹雨,雨入船中,使人感到阵阵凉意。一个“凉”字,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关着心理的感受,写出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内心的凄凉。“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的感觉,善状秋风秋雨的特点。此举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耐人涵咏。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后二句是说,想象你独自远在潇湘明月下,满怀愁绪梦里静听猿啼悠长。
按通常作法,后二句似应归结到惜别之情,但诗人却将眼前情景推开,以“忆”字勾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拟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诗人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途夜泊的孤寂环境。月夜泊舟已是幻境,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诗景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末句的“长”字状猿声相当形象,使人想起《水经注·三峡》关于猿声的描写:“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长”字作韵脚用在此诗之末,更有余韵不绝之感。
诗的前半写实景,后半乃虚拟。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题。通过造景,“代为之思,其情更远”(明陆时雍《诗镜总论》)。在艺术构思上是颇有特色的。
 

附录:《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译文
江楼上醉饮话别橘柚正飘香,江风吹洒细雨带给小船凄凉。
想象你独自远在潇湘明月下,满怀愁绪梦里静听猿啼悠长。

注释
⑴魏二:作者友人。排行第二,名字及生平均不详。
⑵潇湘月:一作“湘江上”。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泛指今湖南一带。
⑶清猿:即猿。因其啼声凄清,故称。南朝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清猿与壶人争旦,缇幕与素濑交辉。”

http://www.ruiiq.com/shi/image/wcl-swe.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