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籁之作——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赏析

(2017-06-26 19:00:55)
标签:

唐诗

孟浩然

香炉峰

东林精舍

杂谈

《晚泊浔阳望庐山》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闻空钟。
唐开元二十一年(733)五月,诗人孟浩然漫游吴越以后,自越州返襄阳,途经浔阳(今江西九江)时,晚泊江边眺望庐山,发思古之幽情而作此诗。这首诗色彩素淡,浑成无迹,后人叹为“天籁”之作。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席:帆。这两句是说,经过了几千里江上扬帆,竟然都没有遇到一座名山。
开篇淡笔轻轻挥洒,勾勒出一片宽广的大自然,不精雕细刻个别景物,却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余地。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的轻舟,掠过千里烟波上的无数青山,诗的起意高远。次句又将诗人对于名山的热烈向往之情充分的抒写出来了。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这两句是说,当我在浔阳城外泊了船,才看到香炉峰非同一般。
上来四句,颇有气势,尺幅千里,一气直下。诗人用淡笔随意一挥,便把这江山胜处的风貌勾勒出来,而且还传递了神情。
试想在那千里烟波江上,扬帆而下,心境何等的悠然。一路上山是少不了的,但是总不见名山,直到船泊浔阳城下,头一抬,那秀拔挺出的庐山就在眼前突兀而起:“啊,香炉峰,这才见到了你,果然名不虚传!”四句诗,一气呵成,到“始”字,轻轻一点,舟中主人那欣然怡悦之情就显示出来了。
香炉峰是庐山的秀中之秀,在不少诗人的歌咏中常见它美好的身影。“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望庐山瀑布》),在李白的笔下,香炉峰青铜般的颜色,被红日映照,从云雾环绕中透射出紫色的烟霞,这色彩是何等的浓丽。
李白用的是七彩交辉的浓笔,表现出他热烈奔放的激情和瑰伟绚烂的诗风。而此时的孟浩然只是怡悦而安详的观赏、领略这山峰之美。因而他用的是水墨的淡笔,那么含蓄、空灵。从悠然的遥望庐山的神情中,隐隐透出一种悠远的情思。
诗人上半首叙事,略微见景,捎带述情,落笔空灵;下半首以情带景,情是内在的,他又以空灵之笔来写,确如昔人评曰:“一片空灵”。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这两句是说,我曾读过慧远公的小传,其尘外之踪永使我怀念。
香炉峰烟云飘逸,诗人的思绪也随之飘忽,引起种种遐想。他想起了东晋高僧慧远,他爱庐山,刺史桓伊为他在这里建造了一座禅舍名“东林精舍”。据云那处所是:“洞尽山美,却负香炉之峰,傍带瀑布之壑,······清泉环阶,白云满室。”到这儿来的人都感到“神清而气肃”。这地方如此清幽,使人弃绝尘俗,当然也是为那些山林隐逸之士所向往的了。孟浩然是一位“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李白《赠孟浩然》)的人物,所以他那“永怀尘外踪”的情怀是不难理解的。“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最后两句是说,东林精舍虽然近在眼前,却徒然听到的传来的钟声。
诗人在遐想,深深怀念这位高僧,此刻,夕阳西照,忽然听到东林寺里传来阵阵钟声,东林精舍就在眼前,而远公早已作古,高人不见,空闻钟声,诗人因此而感到惆怅和悲伤。“空”字情韵极为丰富。这儿是倒装句,应该是先闻东林之钟然后得知精舍已近。“日暮”是闻钟的时间,“闻钟”又渲染了“日暮”的气氛,日暮闻钟,带给人忧郁感和神秘感,加深了深远的意境;同时,也是点题。
这首诗,诗人写来毫不费力,真有“挥毫落笔如云烟”之妙。诗人写出了“晚泊浔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倾心和羡慕。然而尽管“精舍”很近,诗人却不写登临拜谒,笔墨写到“空闻”为止,“望”而不即,悠然神远。清人王士祯极为赞赏此诗,说:“诗至此,色相俱空,真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

 

晚泊浔阳望庐山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白话译文

经过了几千里江上扬帆,竟然都没遇到一座名山。

当我在浔阳城外泊了船,才看到香炉峰非同一般。

我曾读过慧远公的小传,其尘外之踪永使我怀念。

东林精舍虽然近在眼前,却徒然听到传来的钟声。

名家点评

《吕氏童蒙训》:浩然诗:"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来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但详看此等语,自然高远。如"松月生夜凉,石泉满清听",亦可以为高远者也。

《王孟诗评》:刘云:不经造意作。

唐诗广选》:谢曰:诗有韵有格,格高似梅花,韵高似海棠。欲韵胜者易,欲格高者难,二者孟浩然兼之。

《唐诗援》:只如说话,而当代词人为之敛手,良由风神超绝,非复尘凡所有。王曰:前半偶然会心,后半淡然适足,遂成绝唱。

《唐三体诗评》:后半写"望"字,闲远空阔。

《唐贤三昧集笺注》:一起超脱。不拘泥于对法,自是盛唐本色。

《历代诗法》:意匠浑沦,不可寻枝摘叶。

唐诗别裁》:已近远公精舍,而但闻钟声,写"望"字意,悠然神远。

《岘佣说诗》:五律有清空一气,不可以炼句炼字求者,最为高格。如襄阳"挂席几千里",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石遗室诗话》:夫古今所传伫兴而得者,莫如孟浩然之"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诸语。然当时实有微云、疏雨、河汉、梧桐诸景物,谋于目,谋于心,并无一字虚造,但写得大方不费力耳。然如此人人眼中之景,人人口中之言,而必待孟山人发之者,他人一腔俗虑,挂席千里,并不为看山计。自襄阳下汉水,至于九江、黄州、赤壁、武昌,皆卑不足道;惟匡庐东南伟观,久负大名。但俗人未逢名山,不觉其郁郁;逢名山,亦不觉其欣欣耳。

唐宋诗举要》:一片空灵。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