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淡而味终不薄——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赏析

(2017-06-13 08:23:31)
标签:

唐诗

孟浩然

思友

真挚

杂谈

《秋登万山寄张五》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灰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这首诗写登高思友之情,也描写了他寄兴于大自然的幽栖生活及洁身自好的情趣。张五名子容,隐居于襄阳岘山南约两里的白鹤山。孟浩然园庐在岘山附近,因登岘山对面的万山以望张五,并写诗寄意。全诗情随景生,而景又烘托情,两者紧密联系,真做到了情景交融,浑为一体。情飘逸而真挚,景清淡而优美,为孟诗代表作之一。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北山:即万山。隐者:作者自指。头两句说,进入万山的白云深处,自感到乐趣无穷。
晋代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云:“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孟浩然这首诗开头两句就从陶诗脱化而来。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灰灭。”三、四两句是说,由于思念远方的友人才来登高相望,此刻自己的心已随着大雁飞到友人的身旁。
三、四两句起,进入题意。“相望”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由思念而“登万山”远望,望而不见友人,但见北雁南飞。从下句可以想见,作者是在目送大雁远飞,直到看不见雁影。古有鱼雁传书的说法,这里用其意,希望大雁能带去自己的思念之情。这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是说一片暮色引起思友的惆怅,而在秋高气爽的季节,又引动我观赏景色的兴致。
雁也看不见了,而又近黄昏时分,心头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山色却使人意兴勃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是说时而看见往村里回转的人,在平阔的沙岸渡头边歇息。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荠:荠菜,草本植物。这两句说,远看天边的树林,朦朦胧胧,就像丛生的荠菜;近看江畔的小舟,晃晃悠悠,就像弯弯的初月。
这四句诗是全篇的精华所在。是写从山上四下眺望。天至薄暮,村人劳动一日,三三两两逐渐归来。他们有的行走于沙滩,有的坐歇于渡头,显示出人们的行动从容不迫,带有几分悠闲。再放眼向远处望去,一直看到“天边”,那天边的树看去细如荠菜,而那白色的沙洲,在黄昏的朦胧中却清晰可见,似乎蒙上了一层月色。
在这些描述中,作者既未着力刻画人物的动作,也未着力描写景物的色彩。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写来,是那样平淡,那样自然。既能显示出农村静谧的气氛,又能表现出自然界的优美景象。正如皮日休所谓:“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涵涵然有云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郢州孟亭记》)清沈德潜评孟诗为“语淡而味终不薄”,这实为孟诗的重要特征之一。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何当:何时当能。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古人以为“九”是阳数,月、日都是“九”,故称重阳节,以为宜于长寿,所以有登高、赏菊、亲友聚饮等风俗。“重阳”照应了上文“清秋”。这两句是说,盼着你什么时候能带上美酒到我这里,咱俩在重阳节痛饮一番吧!
最后两句,是写与张五聚饮的愿望,更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从而显示出友情的真挚。
附录:《秋登万山寄张五》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灰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注释】 
北山:湖北襄阳的万山。 
隐者:诗人自称。 
兴:秋兴。 
发:激发。 
荠:荠菜。形容远望中天边树木的细小。 
洲:水中沙洲。形容远处沙洲犹如一弯新月。 
何当:何时能够。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古代这一天有登高饮酒的风俗。 
【翻译】 
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品味。我试着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 
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远看天边的树林活象是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什么时候你能载酒到这里来,重阳佳节咱们开怀畅饮共醉。 
孟浩然(689年或691年-740年)名浩,字浩然,号鹿门处士,以字行,唐代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又称“孟襄阳”,盛唐著名诗人。孟浩然的诗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