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尊重自己的尺度
尊重自己的尺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3,571
  • 关注人气:5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七》赏析

(2017-06-09 19:01:19)
标签:

唐诗

张九龄

橘树

屈原

杂谈

《感遇十二首·其七》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读着张九龄这首歌颂丹橘的诗,很容易想到屈原的《橘颂》。屈原生于南国,橘树也生于南国。他的那篇《橘颂》一开头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其托物喻志之意,灼然可见。张九龄也是南方人,而他谪居地荆州的治所江陵(即楚国的郢都),本是著名的产桔区,其托物言志之意,尤其明显。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这两句是说,江南有一种结红橘的果树,到了冬天还是一片苍翠的绿林。
即使是在南国,一到深秋,一般树木也难免摇落,又哪能经得住严冬的摧残呢?而丹橘呢,却“经冬犹绿林”。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岂伊:岂惟。这两句是说,难道是因为地气温暖,自然是不畏风霜的本性所成。
丹橘经冬犹绿,究竟是由于独得地利呢?还是出于本性?如果是地利使然,也就不值得赞颂。所以诗人发问道:难道是由于地气暖的缘故吗?先以反结语一“纵”,又以肯定语一“收”。跌宕生姿,富有波澜。“岁寒心”,一般是讲松柏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张九龄特地赞美丹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含有深意的。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阻重深:喻阻力深重。这两句是说,这红橘可用来款待嘉宾,只可惜阻隔在深远之地。
丹橘不以岁寒而变节,已值得赞颂;它所结出的累累果实,只求贡献于人,更显出品德的高尚。按理说,它的果实佳美,可以用来招待嘉宾,然而却为重山深水所阻隔,为之奈何!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运命:运气,命运。这两句是说,命运如此,仅因蒙受着被阻隔的遭遇,这被阻隔的遭遇如同时令往复不可寻觅。
丹橘的命运、遭遇,在心中久久萦回,诗人思绪难平,终于想到了命运问题。看来运命的好坏,是由于遭遇的不同,而其中的道理,如周而复始的自然之理一样,是无法追究的。这两句诗感情很复杂,看似无可奈何的自遣之词,又似有难言的隐衷,委婉深沉。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阴:同“荫”。这两句是说,人们只说要多栽种桃李,这橘树难道没有绿荫?
最后诗人以反诘语气收束全诗:人家只忙于栽培那些桃树和梨树,硬是不要橘树,难道橘树不能遮阴,没有用处吗?
杜甫在《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张九龄》一诗中称赞张九龄“诗罢地有馀,篇终语清省”。后一句,是说他的是语言清新而简练;前一句是说他的诗给读者留有驰骋想象的余地。读这首诗,我们自然联想到当时朝政的昏暗和诗人坎坷的身世。这首诗平淡而浑成,短短的篇章之中,时时用发问的句子,具有正反起伏之势。而诗的语气却是温雅醇厚,愤怒也罢,哀伤也罢,总是不着痕迹,不露圭角,诗人的修养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附录:《感遇十二首·其七》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 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 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 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 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 此木岂无阴?

【注释】:
  1。岂伊:岂唯。岁寒:孔子有“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后人常作砥砺节操的比喻。荐:进献。嘉客:嘉宾贵客。喻指朝廷中的贤人。
  2。阻重深:喻阻力深重,不被皇帝重用。
  3。运命:运气,命运。
  4。阴:同荫。

译文:
       江南产有一种结红橘的果树,到了冬季还是一片苍翠的绿林。难道是因为地气温暖?自然是不畏风霜的本性所成。这红橘可用来款待贵宾,只可惜被阻隔在深远之地。命运如此仅因蒙受着被阻隔的遭遇,这被阻隔的遭遇如同时令往复不可寻觅。人们只说要多栽种桃李,这橘树难道没有绿荫?
  
【韵译】:
江南丹桔叶茂枝繁,
经冬不凋四季常青。
岂止南国地气和暖,
而是具有松柏品性。
荐之嘉宾必受称赞,
山重水阻如何进献?
命运遭遇往往不一,
因果循环奥秘难寻。
只说桃李有果有林,
难道丹桔就不成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