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借景兴情,以景结情——王勃《山中》赏析

(2017-05-21 19:18:18)
标签:

唐诗

王勃

旅愁

归思

情景

《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滞:淹留。这两句是说,长江滚滚我悲叹久留异地,远隔万里内心盼望把家归。

诗的前半首诗一联对句。诗人以“万里”对“长江”,是从地理概念上写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以“将归”对“已滞”,是从时间观念上写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两句中的“悲”和“念”二字,则是用来点出 因上述境况而产生的感慨和意愿。古代诗人往往借江水来抒发羁旅愁情,而王勃的艺术独创性在于他不仅借大江以起兴,而且把自己的悲愁之情注入大江,使长江感情化、人格化。诗人客居巴蜀,一颗心为归思缠绕而无法排解。因此,当他在山上俯瞰长江时,意感到这条浩浩奔流的大江,也为自己的长期淹留而伤心悲痛,以至它的水流也迟滞不畅了。这新奇的想象,既缘于诗人的移情作用,又符合生活实感。人在山上望长江,由于距离远看不清它的滚滚奔腾的波涛,往往会感到江水是凝滞不动的,所以这句诗中的长江悲伤滞留的形象,也真切的表达了诗人的直觉感受。悲愁的长江与悲伤的诗人相互感发、契合、共鸣,强烈的感染了读者的情绪,诗一开篇,境界便很悲凉浑壮。诗人在创造了长江悲滞的新奇意象之后,才在第二句中直接抒情,点明自己身在他乡,想到盼望已久的万里归程而深深感叹。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况属:何况是。属:恰逢。高风:山中吹来的秋风。这两句是说,况且正赶上秋风晚间吹起,山山岭岭都只见黄叶纷飞。

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景,也含有悲秋的意境。就整首诗来说,这两句所写之景是对一、二句所写之情起映衬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这里,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既用来衬映旅思乡愁,也可以说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当然这个比拟是若即若离的。同时,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这首诗的结句就有宕出远神、耐人寻味之妙。

这首诗,前半抒情,后半写景,但诗人在山中、江边望见的高风送秋、黄叶纷飞之景,正是产生久客之悲、思归之念的触媒;而他登山临水之际又不能不是以我观物,执笔运思之时也不能不是缘情写景,因此后半首所写之景又必然以前半首所怀之情为胚胎。诗中的情与景是互相作用、彼此渗透、融合为一的。前半首的久客思归之情,正因深秋景色的点染而加浓了它的悲怆色彩;后半首的风吹落叶之景,也因旅思乡情的注入而加强了它的感染力量。

 

附录:《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词句注释

⑴滞(zhì):淹留。一说停滞,不流通。

⑵万里:形容归程之长。念将归:有归乡之愿,但不能成行。

⑶况属:何况是。属:恰逢,正当。高风:山中吹来的风。一说即秋风,指高风送秋的季节。

白话译文

长江滚滚我悲叹久留异地,远隔万里内心盼望把家归。

况且正赶上秋风晚间吹起,山山岭岭都只见黄叶纷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