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兴情,以景结情——王勃《山中》赏析
(2017-05-21 19:18:18)
标签:
唐诗王勃旅愁归思情景 |
《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滞:淹留。这两句是说,长江滚滚我悲叹久留异地,远隔万里内心盼望把家归。
诗的前半首诗一联对句。诗人以“万里”对“长江”,是从地理概念上写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以“将归”对“已滞”,是从时间观念上写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两句中的“悲”和“念”二字,则是用来点出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况属:何况是。属:恰逢。高风:山中吹来的秋风。这两句是说,况且正赶上秋风晚间吹起,山山岭岭都只见黄叶纷飞。
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景,也含有悲秋的意境。就整首诗来说,这两句所写之景是对一、二句所写之情起映衬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这里,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既用来衬映旅思乡愁,也可以说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当然这个比拟是若即若离的。同时,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这首诗的结句就有宕出远神、耐人寻味之妙。
这首诗,前半抒情,后半写景,但诗人在山中、江边望见的高风送秋、黄叶纷飞之景,正是产生久客之悲、思归之念的触媒;而他登山临水之际又不能不是以我观物,执笔运思之时也不能不是缘情写景,因此后半首所写之景又必然以前半首所怀之情为胚胎。诗中的情与景是互相作用、彼此渗透、融合为一的。前半首的久客思归之情,正因深秋景色的点染而加浓了它的悲怆色彩;后半首的风吹落叶之景,也因旅思乡情的注入而加强了它的感染力量。
附录:《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词句注释
⑴滞(zhì):淹留。一说停滞,不流通。
⑵万里:形容归程之长。念将归:有归乡之愿,但不能成行。
⑶况属:何况是。属:恰逢,正当。高风:山中吹来的风。一说即秋风,指高风送秋的季节。
白话译文
长江滚滚我悲叹久留异地,远隔万里内心盼望把家归。
况且正赶上秋风晚间吹起,山山岭岭都只见黄叶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