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气宏拔,风韵秀上——杨素《山斋独坐赠薛内史二首(其一)》
(2017-05-04 16:06:22)
标签:
古代文学隋朝杨素薛道衡杂谈 |
在隋代诗人中,杨素是拔乎齐、梁余风的作者。《隋书》本传说他“词气宏拔,风韵秀上”,他的诗每于整炼精警之中透出一种朴质劲健的气质,已经开唐代风骨、声律兼备诗风之先声。这首《山斋独坐赠薛内史》便是体现他诗歌风格的代表作。原诗二首,这是第一首。薛内史,即隋代著名诗人薛道衡,他在隋初曾官内史舍人,与杨素经常诗歌唱酬。道衡集中有《敬酬杨仆射山斋独坐诗》,即酬杨素此篇。
“居山四望阻,风云竟朝夕。”这两句是说,四周都有高山环绕,阻挡远望的视线;从早到晚,风云变幻屯聚。
开头两句总写山居环境,起势空灵飘远,极富意境,让人眼前有高山环绕,云雨流离之感。字面一拆,字字无奇,字面一合,顿时有百倍的意境。这两句景象阔大,气势沉雄,以之总揽全局,便显得器宇不凡,与琐细刻画之作有别。
“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这两句是说,深深的溪谷里,横七竖八长满了古树;空旷的山岩上,静卧着形态各异的岩石。
这两句对仗工整,虚中逐渐趋实。写到了山中的溪、树、岩、石,分别用深、古、空、幽来形容,传出一种幽深宁静的境界,特别是“横”、“卧”两个动词,更透出这里人迹罕至,任树木自生自倒的情景。进一步为后面的愁绪造势,正在渐渐的深入之中。
“日出远岫明,鸟散空林寂。”岫:山。这两句是说,太阳升起,对面的远山映照着朝晖,显得非常明亮;鸟儿纷纷离开夜间栖宿的树林,林间显得一片空寂。
这两句上句写山,下句写林;上句写色,下句写声,两句都体现出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句的奇就在于:日出天明,本该是生机复发,百鸟歌唱,心情舒畅的时刻,作者却逆意而行,对“寂”作进一步的渲染,体现出独坐静观者的特点,那淡淡的愁思几乎已经洋溢出字面。
“兰庭动幽气,竹室生虚白。”动幽气:暗香浮动。虚白:语本《庄子·人世间》:“虚室生白。”这里既形容室内空寂明亮,也透出主人心境清净。这两句是说,栽种着兰花的庭院里,浮动着缕缕幽香;围绕着翠竹的屋舍,显现出一片空明。
这两句作者视线由户外而户内,直接写到自己居住的山斋。“动”、“生”两个动词,动中显静,更见幽寂。
“落花入户飞,细草当阶积。”这两句是说,落花入户而飞舞,细草当阶而聚积。
落花入户而飞,见情态之悠闲,山斋之美好;细草当阶而积,见庭院之幽寂,山居之清净。
居室之四句,看来仍然是景物描写,刻画其幽静、寂寞、凄清的感觉,一切的感觉都是清冷,没有人气。这四句无一字提“愁”字,无一字提“思”字,但是寂寞惆怅之感已经伸手可及,全然浸满读者的心灵。
以上十句,由总而分,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山而斋,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写出环境景物的幽静美好和诗人独坐观物时心态的悠闲空寂,概括的说,就是境之幽,人之独,这就自然引出山间景色之幽美,希望有人共赏;山斋独坐孤寂,希望有知己相对的感觉。
“桂酒徒盈樽,故人不在席。”这两句是说,我独坐山斋,徒劳的将桂酒斟满酒杯,友人不在席,没人和我对酌。
“日暮山之幽,临风望羽客。”这是说,夜幕降临,山中变得幽暗起来,我在晚风中翘首盼望友人的到来。
最后突又摇开,复现空灵幽远之感,成一摇曳的大波澜。“日暮”暗中呼应“日出”,机心巧运,并暗示“山斋独坐”从日出到日暮的过程,朝夕之风云,正对着了这朝夕之愁肠。
本诗哀而不伤,朴实不事雕琢,感情自然而不矫饰,机心藏而不露,自然天成。前十句着重写景,而景中寓情;后四句着重抒情,而情中有景,情景的结合也处理得比较好。起联阔大沉雄,结尾悠然不尽使全篇的境界显得不局狭,“词气宏拔,风韵秀上”之评,移作对此诗起结的评语,显得特别恰当。
《山斋独坐赠薛内史二首(其一)》隋:杨素
居山四望阻,风云竟朝夕。
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⑴。
日出远岫⑵明,鸟散空林寂。
兰庭动幽气⑶,竹室生虚白⑷。
落花入户飞,细草当阶积。
桂酒徒盈樽,故人不在席。
山斋独坐赠薛内史词句注释
⑴幽石:墓石。
⑵岫:山洞
⑶动幽气:幽香浮动。
⑷虚白:犹言空明。语本《庄子·人间世》:“瞻彼阕者,虚室生白。”
⑸羽客:亦称“羽士”、“羽人”。以鸟羽比喻仙人可飞升上天,引申为神仙方士,进而专指道士。后世道士多取以自号。
白话译文
前一篇:游凤凰古城
后一篇:薛道衡《出塞二首(其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