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垓下歌》赏析

标签:
项羽垓下歌乌骓马虞姬杂谈 |
《垓下歌》是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前夕所做的绝命词,是足以惊神泣鬼的一首壮歌。在这首诗中,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无限的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的叹息。以短短的四句,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真可说是奇迹。
项羽是在秦末与叔父项梁一起起兵反秦的。由于其辉煌的战功、无双的勇力、杰出的才能,实际上成为反秦群雄的领袖,在推翻暴秦的统治中起了主要作用。但在秦亡以后,曾经是项羽盟军的另一支反秦部队的首领刘邦为了统治全国,与项羽之间进行了残酷的战争。它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作这首诗时,项羽被包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南沱河北岸),粮尽援绝,他自知败局已定;作诗之后,他率部突围,虽曾杀伤敌军多人,终因兵力单薄,自刎于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
“力拔山兮气盖世。”这句是说,我力可拔山啊,豪气可盖世。
诗歌的第一句就是读者看到一个举世无匹的英雄形象。“气盖世”,“力拔山”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把项羽叱咤风云的气概生动的显示出来,有气壮山河,势吞万里的气象。作为反秦义军的领袖,项羽可谓卓绝超群,气盖一世。《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在他的履历中,不乏所向披靡,勇冠三军的神奇故事,此刻面对四面楚歌的惨败结局,面对爱妃虞姬,项羽感慨万千。此句既有对自己辉煌岁月的回首,也有兴亡盛衰的无尽感慨,对时不再来的无限懊悔。
“时不利兮骓不逝。”这句的意思是说,时运不济啊,我的乌骓马不走了。
似乎一切尽是天意:时机于我不利,战事于我不顺,千里马也跑不起来了。至此一种英雄末路的感慨油然而生,让人倍感苍凉。
“骓不逝兮可奈何。”这句是说,乌骓马跑不动了,我能怎么办啊。
这里抒发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叹。项羽并非是单纯军事意义上的失败者,他的失败,更多的是政治谋略上的失败,面对强劲而奸诈的对手,他坦率、天真、不用心计。死到临头,总该明白了吧。此时,他多么盼望有一次卷土重来,再显身手,再现“破釜沉舟”的转机啊!可是项羽明白,这种机会不会再有了,他注定败在自己完全可以有机会战胜的对手之下,“可奈何”正是这种悲剧心理与失望心态的流露。在这里者的注意的是:“骓不逝”为什么会引起这样严重的后果。本人认为,项羽作战,善用骑兵,人马合一,屡建功勋。在这里“骓”具有象征意义,象征军事上的失利,军队丧失了战斗力。
“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啊虞姬,我可把你怎么办呢?
作为一位曾经众望所归,叱咤风云的义军领袖,他已经到了强弩之末,他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可避免,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但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甚至也没有叹息。他所唯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讨的一位美人——虞姬的前途;毫无疑问,在他死后,虞姬的命运将会十分悲惨。于是尖锐的、难以忍受的痛苦深深的啮咬着他的心,面对虞姬,他只能是“奈若何”了。在这简短的语句里包含着何等深沉的、刻骨铭心的爱。
《垓下歌》唱出了气盖一世的英雄之士穷途末路的悲慨。相对于永恒的自然界来说,个体的人确实是极其脆弱的,但爱却是长存的,它一直是人类使自己奋发和纯净的有力精神支柱之一。《垓下歌》虽然篇幅短小,但却深刻地表现了人生的这两个方面。千百年来,他曾经打动过无数读者的心;其魅力大概就在于此吧!
附录:《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译文
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能比。但时局对我不利啊,乌骓马跑不起来了。
乌骓马不前进啊,我该怎么办?虞姬啊!虞姬啊!我又该把你怎么办?
注释
1.兮:文言助词,相当于现代的“啊”或“呀”
2.奈何:怎么办
3.奈何:怎样;怎么办
4.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