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乐府的绝唱——《西洲曲》赏析
(2016-12-18 08:15:35)
标签:
南朝乐府长篇抒情诗爱情诗艺术造诣杂谈 |
《西洲曲》:乐府《杂曲歌辞》曲名。本篇是南朝乐府中的名篇,是经过文人加工的民歌,可能产生于梁代。由于情节断断续续,不甚明显,因此对全诗的理解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大概是描写一个女子,深深思念她在江北的情人,其中掺杂着对往日爱情的回忆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这些忆念围绕着时间、季节的变换而展开,在缠绵、伤感的情致中,笼罩着若隐若现的梦之气氛,突出反映了这位痴情女子的内心活动。
诗的前六句,是写这个女子春天思念情人的情形。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上句是回忆。等于说梅开而忆下西洲。是说当春天梅花又开之时,便回忆起当初在西洲的的梅树下与情人欢会的情形。下:落。西洲,地名,也是离女子住处不远,女子与情人以前相会之处。这两句说回想当时梅花落于西洲的时候,曾经折了一枝梅花寄给江北的情人。江北,是情人所在之处。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是说自己穿着杏红色的单衫,双鬓青青。鸦雏色:形容鬓发像刚孵出的乌鸦那样黑。这里有自爱自怜的意味。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是说西洲就在女子家附近,从桥头划船过去,不远就到了。
接下六句,是写这女子夏天怎样思念情人。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桕树。”伯劳:鸟名。仲夏始鸣,喜欢单栖。这里一方面用来点明仲夏的季节,一方面也暗喻女子孤单的境况。乌桕树:落叶乔木,下月开小黄花,种子可榨油。这两句是说,这女子等候情人,从早盼到晚,只见伯劳分飞,风吹乌桕树,却不见情人来。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门前:指这女子的家门前,翠钿:镶嵌着金花的翠玉首饰。不说露出女子的脸,而是说露出女子的首饰,更富有意趣。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是说久等情人不来,只好去采莲了。莲:谐音“怜”,怜爱。莲子开始成熟于夏末秋初。从“伯劳飞”到“采红莲”,暗示着时间的跨度,已经由仲夏到了夏末和秋初。
接下六句实写女子秋天的思念,这六句承上“采红莲”,围绕着一个“莲”字展开,是这女子情爱至深的微妙刻画,正面写的是采莲活动,而实际是突出她的内心活动,描绘她带着娇羞的痴情。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这两句点明秋季。南塘:当离女子家门不远(因上有“出门采红莲”句)。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低头:写女子羞羞答答的样子。莲子:谐音“怜子”,即“爱你”。青如水:谐音“清如水”,即像水一样清白。这两句是说,这女子很爱她的情郎,她的爱情像池水那样清白明澈。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莲心:即:“怜心”,爱怜之心,喻爱情。这两句是说,女子把自己的爱情隐藏在心中,这爱情是非常深挚的。
再下四句,是写女子深秋如何思念情郎。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忆:思念。飞鸿:鸿雁深秋往南飞,据说鸿雁能传递书信。望飞鸿:即盼望情郎捎来书信。情郎现在江北,女子在江南,深秋鸿雁南飞,正好把书信带来。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青楼:涂饰着青色的楼,古代女子居所的统称,唐代以后专指妓院。这两句是说,鸿雁飞满了西洲,可是还不见情郎的信来,于是又登上高楼远望,看有没有情郎的踪影。
以下六句,是写女子整日凭栏盼望的怅惘情状。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尽日:整天。这两句说,尽管所站的楼很高,但凭栏眺望了一整天,还是没有看到情郎的踪影。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十二曲:十二道曲折。下句是说那女子扶着栏杆徘徊,垂着光洁如玉的双手。是描绘女子怅惘的样子。
“卷帘天自高,海水遥空落。”还是写在楼上,但从栏杆旁移到室内。海水:指浩荡如海的江水。摇空绿:空自摇动着绿波。此处衬托着女子愁思恍惚的神情。这两句是说,这女子回到屋里卷帘再次眺望,只见高天与江水连成一片碧绿,在那里摇摇荡荡地摇晃。
诗的最后四句,是以这女子的口气,自述她的相思情意。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悠悠:长远的样子。君:指情郎。这两句说:离梦与江水混为一体,自己上述的梦境就像江水那样悠长,料想对方此刻也会像自己一样忧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这两句是说,但愿南风能把我的梦吹向西洲。也就是把自己的爱情带去告诉情人的意思。
西洲是本诗中男女双方爱情的摇篮。全诗起唱于“下西洲”结唱又回“到西洲”,其回环婉转之美,圆满如此。
《西洲曲》艺术造诣自然高妙,体现了南朝乐府的最高成就。论其构思,圆满具备中国诗歌意境回环婉转之美。以时间言,则从冬至春,从夏至秋,兼以日日夜夜,已极四季相思、日夜相思、回环婉转之致。以空间言,则相思于西洲、与门前、于南塘、于高楼、于天、于海,相思真无往而不在,已经遍及其生活的各个空间。而整幅意境起自西洲,终于西洲(起是实起,结是梦到,虚实相生),亦极回环婉转之致。构思造景回环婉转之美,乃是绵绵情思固执不舍的体现。沈德潜《古诗源》赞云“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情味愈出”,说的正是此一特色。论其手法,则尽有传统民歌尤其是南方民歌的神理。全诗多用比兴,而比兴都取自江南风光。如“单衫杏子红”,如“日暮伯劳飞”,如“海水梦悠悠”。整幅诗境是一片江南风光,也是女子一片灵秀之气。又多用接字法,如“风吹乌桕树,树下即门前”,如“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所以音节特别美,婉转回环,富有节奏感。并采用谐音双关,如“莲子青如水”,“莲心彻底红”,及委婉含蓄,又丰富了想象。此诗《乐府诗集》、《古诗纪》皆作“古辞”,《玉台新咏》书江淹作,但宋本不载,《诗镜》书梁武帝作。当是经过优秀诗人之手润色的民歌。
《西洲曲》是爱情诗,诗中所写的爱情,是清如秋水的纯情,更具有一种择善固执而不舍的向上精神,这是中国爱情诗的真谛。
《西洲曲》中女子在江南,所爱情郎味在江北,两人相思无极而不得团圆,此一带有悲剧的爱情,隐然似有一南北阻绝之背景,这可能与江北之地在南朝反复得失的背景有关。
附录:《西洲曲》南朝乐府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译文
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
(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
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
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
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
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
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
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
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
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
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
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
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
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
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
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她相聚)。
注释
①《西洲曲》:选自《乐府诗集·杂曲歌辞》。这首诗是南朝民歌。西洲曲,乐府曲调名。
②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意思是说,女子见到梅花又开了,回忆起以前曾和情人在梅下相会的情景,因而想到西洲去折一枝梅花寄给在江北的情人。下,往。西洲,当是在女子住处附近。江北,当指男子所在的地方。
③鸦雏色:像小乌鸦一样的颜色。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发亮。
④两桨桥头渡:从桥头划船过去,划两桨就到了。
⑤伯劳:鸟名,仲夏始鸣,喜欢单栖。这里一方面用来表示季节,一方面暗喻女子孤单的处境。
⑥乌臼:现在写作“乌桕”。
⑦翠钿:用翠玉做成或镶嵌的首饰。
⑧莲子:和“怜子”谐音双关。
⑨青如水:和“清如水”谐音,隐喻爱情的纯洁。
⑩莲心:和“怜心”谐音,即爱情之心。
⑾望飞鸿:这里暗含有望书信的意思。因为古代有鸿雁传书的传说。
⑿青楼:油漆成青色的楼。唐朝以前的诗中一般用来指女子的住处。
⒀尽日:整天。
⒁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意思是说,卷帘眺望,只看见高高的天空和不断荡漾着的碧波的江水。海水,这里指浩荡的江水。
⒂海水梦悠悠:梦境像海水一样悠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