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左思《咏史·其三》赏析

(2016-11-04 08:33:51)
标签:

太康诗人

左思

段干木

鲁仲连

杂谈

左思《咏史·其三》赞美了古人的高德大义,抒发了对古人的仰慕之情。

“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希:盼望,仰慕。段干木:战国时魏国人,隐居不士,魏文帝尊他为师。当时秦国要攻魏,司马唐谏秦王说:“段干木贤者也,而魏礼之,天下莫不闻,无乃不可加兵乎!”秦王为之罢兵。(事见《吕氏春秋·其贤》篇)藩:保卫。这两句是说,我仰慕段干木这位贤士,虽然隐居安卧不做官,却能保护魏国君主免遭秦国的兵祸。

“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鲁仲连:战国时齐国人,一次秦兵围困赵国的国都邯郸城,这时鲁仲连正好在赵国。鲁仲连说服了魏国派往赵国劝赵尊秦为帝的辛垣衍,秦将闻之此事,退兵五十里。(事见《战国策·赵策三》)这两句是说,我仰慕鲁仲连这位贤士,谈笑间能使秦军撤退。

诗的开头四句就点明诗人所仰慕的两个历史人物和他们的事迹。言简意赅,又紧扣《咏史》这一诗题。“偃息”,写段干木之退隐高卧;“谈笑”,写鲁仲连之从容善辩,皆极传神。

“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这两句是说,他活在世上看重的是自由自在不受束缚,而当国家遭受灾难时能站出来解除祸乱。

“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这两句是说,大功告成后,又以接受封赏为耻,这种高尚气节真是非常卓越,不同一般。

双起单承,这四句单写鲁仲连,意思是作为天下之士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他为人排难解纷。于此可见,这四句中,前两句是化用鲁仲连语意,后两句则对鲁仲连作出崇高的评价。“高节卓不群”,实此诗的诗眼,承上启下。

“临组不肯绁,对圭宁肯分。”组:丝织的绶带,古代做官的人用来系印章于腰间。绁:系。圭:同珪,上圆下方的玉器,不同爵位所赐的珪也不同。分:分配。分享。这两句是说,面对官印,不肯系佩在身;面对爵位,他岂肯接受。

“连玺耀前庭,比之犹浮云。”玺:官印。尽管这么多的官位可以蓬荜生辉光耀门庭,但是在他看来这些身外之物就像浮云一般,根本无所谓。

最后四句比较具体地写鲁仲连“功成耻受赏”,表现他的高尚节操,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思想和愿望。

本诗歌颂段干木和鲁仲连为国立功,不要爵禄的高尚情操,抒发了对古人的仰慕之情。诗中蕴含了诗人剖心吐胆的愿望与情怀。表示要以段干木、鲁仲连为榜样,另辟蹊径,以期报国。在艺术手法上,诗人把咏史与抒情交融在一起,给人以借古人之身,流诗人之血的一脉贯通的感人直觉。

附录:咏史(八首其三)
作者:左思  朝代:魏晋

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
    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
    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
    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
    临组不肯绁,对圭宁肯分。
    连玺耀前庭,比之犹浮云。

【注释】

①藩:保卫。
②珪,同圭,上圆下方的玉器,不同的爵位所赐予的珪也不同。
③组,系官印的带子。

【译文】

我仰慕段干木这位贤士,虽然隐居安卧不作官,却能保护魏国君主免遭秦国的兵祸。
我仰慕鲁仲连这位贤士,谈笑间能使秦军撤退。
他活在世上看重的是自由自在不受束缚,而当国家遭受灾难时能站出来解除祸乱。
大功告成后,又以接受封赏为耻,这种高尚的气节真是非常卓越不同一般。
面对官印,不肯系佩在身,面对爵位,他岂肯接受。
若成串的大印使前庭大放光彩,(有的人觉得这样很荣耀)而他把这比作好像浮云一般,根本无所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