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质直悲酸——阮瑀《驾出北郭门行》赏析

(2016-10-15 20:22:07)
标签:

建安文学

阮瑀

孤儿

后母

杂谈

阮瑀的《驾出北郭门行》写一个孤儿遭受后母的虐待。后母虐待孤儿是常见的家庭悲剧。但写入诗歌,却很少见,这首诗与汉乐府民歌《孤儿行》题材相近,只是一写兄嫂虐待,一写后母虐待,这两首是概括了天下大多数孤儿的命运,使人们关注孤儿这一弱势群体,对社会和后世提出警示告诫之意。

“驾出北郭门,马樊不肯驰。”北郭门:城的北门。郭:外城。樊:樊篱。引申为羁绊,又指马止步不前。这两句是说,坐着车子出了北边的外城门,马儿停下来不肯奔驰。

“下车步踟蹰,仰折枯杨枝。”踟蹰:迟疑不前。这两句是说,下了车在路上徘徊,抬起头来向上攀折杨树的枯枝。

开头四句,诗人用第一人称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用以显示所遇事件的真实性。马的反常行为已经暗示出环境的异常。这四句是引子,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地点,同时也为下文设置了一个悬念。

“顾闻邱林中,噭噭有悲啼。”噭噭:哭声。这两句是说,回头听到山上的树林之中,传来了“噭噭”的悲惨哭声。

“借问啼者出:‘何为乃如斯?’”斯:这样。这两句是说,哭儿出来,我就问他:“为什么哭得这样伤心?”

这四句引出事件的开端,写得很有层次,先闻哭声,再见其人,未知原因,故发疑问。由此引出孤儿诉说原委。

“亲母舍我殁,后母憎孤儿。”舍:舍弃。殁:死亡。这两句是说,亲生的母亲舍弃我死了,后母却憎恶我这个孤儿。

“饥寒无衣食,举动便捶施。”举动:动辄。捶施:用鞭子、木棍抽打。这两句是说,饥寒交迫无衣无食,动不动就用鞭子、木棍抽打我。

“骨消肌肉尽,体若枯树枝。”这两句是说,我瘦得皮包骨头,身体就像干枯的树枝。

“藏我空室中,父还不能知。”这两句是说,把我关在没有人的房子里,父亲不知道我在何处。

这一段哭诉,真是字字血,声声泪,令人心酸。

“上冢察故处,存亡永别离。”冢:墓地。故处:指孤儿母亲的坟。这两句是说,我来这里察看已故母亲的坟墓,母子两人一存一亡,永远分离。

“亲母何可见,泪下声正嘶。”嘶:嘶哑。这两句是说,母亲怎能看到我如此受苦,我哭得声音嘶哑。

“弃我于此间,穷厄岂有赀?”赀:限量。这两句是说,把我丢弃在这里,穷苦困厄何时是尽头?

这六句写孤儿哭诉情状。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孤儿已经产生轻生的念头,如果不能继续忍受后母虐待的话,就有追随生母于地下的可能。这后一层写得比前一层更惨,如泣如诉,真情语挚,舒缓而有致,感人而可信。千载之后,犹使人读之凄然而涕下。

“告诫后代人,以此为明规。”规:教训。这两句是说,告诫后代人,以此为教训,不要再虐待孤儿了。

这两句是尾声,诗人又以第一人称来说话,希望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同情,并以此点明写这首诗的主旨。

本诗叙事比较具体,情节比较简单,把常见的家庭悲剧,经过精心选材,典型化的处理,把笔锋指向社会的细胞——家庭,表现了诗人对下层社会问题的关切和受害者的同情,充满人文关怀。全诗结构完整,层次井然文字质朴,风格沉郁,明显受到汉乐府民歌的影响。所以清代人陈祚明称赞本诗“质直悲酸,犹近汉调”。

附录:《驾出北郭门行》 魏晋:阮瑀

驾出北郭门。马樊不肯驰。

下车步踟蹰。仰折枯杨枝。

顾闻丘林中。噭噭有悲啼。

借问啼者出。何为乃如斯。

亲母舍我殁。后母憎孤儿。

饥寒无衣食。举动鞭捶施。

骨消肌肉尽。体若枯树皮。

藏我空室中。父还不能知。

上冢察故处。存亡永别离。

亲母何可见。泪下声正嘶。

弃我于此间。穷厄岂有赀。

传告后代人。以此为明规。

注释

①《驾出北郭门行》,属"杂曲歌辞"。本诗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痛苦。②北郭门:城的北门。郭,外城。古代坟墓多在城北郊。③樊:樊篱,引申为羁绊。又,指马止步不前。《说文·双部》:"樊,褭不行也騺。"④踟蹰(chíchú迟除):迟疑不前貌。⑤噭(jiào叫)噭:哭声。⑥"借问"句:正在打听时,啼哭的人便从丘林中出来。出,一作"云",又作"谁"。⑦"何为"句:作者的问话。斯,这样。⑧舍:舍弃。殁(mò莫):死亡。"亲母"以下十四句为孤儿的答话。⑨举动:动辄。鞭捶施:用鞭子、木棍抽打。捶,木棍。施,加此指加于身上。⑩"上冢"句:到墓地察看母亲的坟墓。冢,墓地。故处,指孤儿母亲的坟。(11)嘶:嘶哑。(12)穷厄:贫穷困苦。赀(zī资):限量。一说同"资",财富。(13)"传告"二句:作者劝诫世人的话。明规,显明的前鉴。

白话译文:

坐着车子出了北边的外城门,马停下来不肯奔驰。下了车在路上徘徊,抬起头来向上攀折杨树的枯枝。回头听到山上的树林之中,传来了“嗷嗷”的悲惨的哭声。哭儿出来了,我就问他:“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哭儿回答说)“亲生的母亲舍弃我死去了,后母却憎恶我这孤儿。饥寒交迫无衣无食,动不动就打我,鞭棍相加。骨头消瘦全没有饥肉了,身体像枯死的树皮。把我关在空空洞洞的房子里,父亲回家不知道儿子在何处。我来这里察看生母的坟墓,母子二人一存一亡,永远分离。亲母怎能看到我这样受苦?我哭得声音沙哑,眼泪长流。母亲丢弃我在这里,贫穷困苦到何时才是尽头!”告诫后代的人,要以此作为教训,不要再虐待孤儿了。

http://p7.qhmsg.com/t0153c5121910e0492c.jpg

阮瑀(约165-212年),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市尉氏县)人,汉魏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当时军国书檄文字,多为阮瑀与陈琳所拟。名作有《为曹公作书与孙权》。诗有《驾出北郭门行》,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苦难遭遇,比较生动形象。年轻时曾受学于蔡邕,蔡邕称他为"奇才"。后徙为丞相仓曹掾属。诗歌语言朴素,往往能反映出一般的社会问题。阮瑀的音乐修养颇高,他的儿子阮籍,孙子阮咸皆当时名人,位列"竹林七贤",妙于音律。明人辑有《阮元瑜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