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老的民族史诗——《大雅.公刘》赏析

(2016-06-05 20:13:49)
标签:

杂谈

《大雅.公刘》赏析

在《诗经》中,有一组古老的诗篇,用简朴的诗歌形式记载了我们祖先周人发祥和创业的历史,歌颂了周民族沿着黄河流域开垦土地,建立家园的光辉事迹。他们历来被称为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古老“史诗”。这组诗集中保留在《大雅》里面,共有五篇,即《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他们记述了从周始祖后稷出世到武王灭商的许多传说和事迹。

《公刘》一诗描写了周人由邰迁豳,以及到豳地以后,周人在公刘的率领下,开垦荒地,营造居室的情形。诗中特别对公刘的无上勤劳和智慧做了刻画,塑造了一个深受人民爱戴的群众领袖和民族英雄的形象。诗中从公刘率领离邰前所做的种种准备工作写起:

笃公刘!非居匪康。乃埸乃疆,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思辑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

“笃公刘”,笃:厚。公刘:后稷后裔。这是对公刘的赞美。

“非居匪康”,匪:通非。是说这里不宜安居。

“乃埸乃疆,乃积乃仓”,“埸”、“疆”都是田界。这两句是说,划定田界,治理田亩,生产许多粮食,并储藏起来。

“乃裹糇粮,于橐于囊”,糇:干粮。“橐”、“囊”都是裹粮用的口袋。

“思辑用光”,辑:和睦。用:因而。光:发扬光大。这句是说,人民要和睦团结,使民族光大。

“弓矢斯张,干戈戚扬”,这是指武备的情况。弓矢斯张:张弓搭箭的意思。“干戈戚扬”,干:盾。戈:一种长把武器。戚:斧子。扬:指大型斧子。

“爰方启行”,爰:于是。方:始。这才开始动身出发,这里描写周仁的这次大迁徙,是由公刘统筹安排,做了充分的启行前的准备。下面描写人民初到豳地住下的情况:

笃公刘,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陟南岗。乃觏于京。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逝彼百泉,瞻彼溥原”,逝:往。溥:广大。这两句说,公刘往于众泉,察看了广大原野。

“乃陟南岗,乃觏于京”,陟:登。觏:见。这是说公刘登上南山岗,发现了叫做京的地方。

“京师之野”,京地的郊野。

“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意思是:长住的,暂居的,到处有说有笑。

诗中“于时”几句,诗人连用了几个排句、叠词就把人群迁居新地时那种欢声笑语的场面,描绘得宛然在目。诗中又写到公刘组织人力,在豳地拓垦土田的情况:

笃公刘,既溥且长,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其军三单,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度其夕阳,豳居允荒。

“既溥且长,既景乃冈”,景:同影,这里用作动词。冈:也作动词,登岗。意思是开垦的土地面积很大,测日影定方向,还登上山岗观察。

“相其阴阳,观其流泉”,阴:山北。阳:山南是说察看了山南山北,还察看山泉流水的情况。

“其军三单,度其隰原,彻田为粮”,把军队分成三批,轮流服役测量低洼地,整田种粮。

“度其夕阳,豳居允荒”,夕阳:山的西面代称。荒:广大。测量到山的西面,现在居住的这个地方(豳地)实在是很广大的。

《大雅.公刘》上承《大雅.生民》下接《大雅.绵》为汉民族史诗之一。

诗中对公刘这个英雄形象的刻画,是相当成功的。写他对这次民族大迁移的准备有素,写他组织人民启行和安排居处等方面井井有条;写他亲自察看地形,选择京邑,丈量土地,建筑宫室,不辞劳苦,远近奔波;正是通过这样一些具体描写,刻画了一位深受人民敬仰和爱戴的民族领袖形象。

诗中不仅写了作为部落长的公刘,而且也写了民众,写了公刘与民众之间齐心协力,患难与共的关系。看来在公刘的时代,似乎既有一定的组织纪律,也有一定的民主自由。此诗的特点是在行动中展示当时的社会风貌,在具体场景中刻画人物形象,无论是“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的行进行列,还是勘察情景,都将人与景结合起来描写,因而景中有人,栩栩如生。

 

附录:《大雅.公刘》

笃公刘,匪居匪康。乃埸乃疆,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思辑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

笃公刘,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顺乃宣,而无永叹。陟则在巘,复降在原。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琫容刀。

笃公刘,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陟南冈,乃觏于京。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笃公刘,于京斯依。跄跄济济,俾筵俾几。既登乃依,乃造其曹。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

笃公刘,既溥既长,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其军三单,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度其夕阳,豳居允荒。

笃公刘,于豳斯馆。涉渭为乱,取厉取锻,止基乃理,爰众爰有。夹其皇涧,遡其过涧。止旅乃密,芮鞫之卽。

【注释】
1、笃:厚。每章以“笃”字起头,赞美公刘厚于过人。“公刘”,后稷的后裔。公是称号,刘是名。
2、居、康:都训“安”。这句是说公刘在邰不敢安居。
3、埸(易yì)、疆:都是田的界畔。疆是大界,埸是小界。这句是说修治田亩。
4、积:在露天堆积粮谷。仓:在屋内堆积粮谷。以上都是叙述在邰地故居的事。
5、餱(喉hóu):干粮。
6、橐(驮tuó)、囊:都是裹粮的用具,就是口袋。囊有底,橐无底(盛物则结束两端)。
7、辑:和。用:犹“而”。这句是说公刘要使人心和谐,国族光大。
8、干:盾。戚、扬:都是武器,斧类。
9、爰:犹“于是”。方:始。启行:开辟道路。
10、胥:相察,和《大雅.绵》(Y-077)篇 “胥宇”的“胥”相同。斯原:指豳(今陕西邠县)地的原野。
11、庶、繁:言陆续随公刘迁来的人多了。
12、顺:安,和。宣:通“畅”。这句连下句是说众人情绪和畅,安于新土,没有长叹的人。
13、巘(演yǎn):不连于大山的小山。这句和下句写公刘上下山原,相察地势。
14、舟:通“周”。周,环绕,带。这一问句的作用是引起对于公刘身上佩件的描写。
15、鞞(俾bǐ):刀鞘上端的饰物。琫(绷běng):刀鞘下端的装饰。容刀:佩刀。这句是说用玉、瑶装饰鞞、琫。
16、逝:往。百泉:众泉。
17、溥(谱pǔ):大。
18、觏(够gòu):见。京:豳之地名。当在南冈之下。
19、师:都邑之称,如洛邑亦称洛师。京师就是京邑。京师连称始见于此,后来才成为天子所居城邑的名称。
20、于时:即“于是”。处:居住。
21、庐、旅:二字同义,寄。疑原作“庐庐”或“旅旅”,和上下文一律用叠字。以上二句是说使常住的人有住处,远来暂居的人有寄托处。以下二句描写众人笑语欢乐。
22、依:言安居。上章“处处”是众民定居。这里“斯依”是君长定居。
23、跄跄(枪qiāng):行动安适貌。济济:庄严貌。
24、筵:竹席,铺在地上。俾筵就是说使众宾就席。几:坐时凭倚的用具。
25、登:谓登席。依:谓凭几。
26、造:犹“比次”。曹:群,指众宾。席位是按尊卑排定次序的,众宾坐定以后次序就很清楚了。
27、豕(使shǐ):猪。
28、牢:猪圈。
29、酌之:言使众宾饮酒。匏(刨páo):匏爵。一匏破为二,用来盛酒,叫做“匏爵”。
30、宗:宗主。君之宗之:就是为之君为之宗。之指众宾,也就是众臣,与上文一致。
31、溥:广。既溥既长:言土地开垦面积已很大。
32、景:日影。这里作为动词,言测日影定方向。冈:登冈。
33、阴:山北。阳:山南。
34、其军三单:“单”读为“禅”,更代。言成立三军而用其一军,更番相代。
35、度(夺duó):测量。
36、彻:治。以上三句似谓使三军轮流度测隰(席xí)原,从事治田。
37、阳:日。山的西面夕时见日,所以叫夕阳,正如山东叫朝阳。这句是说扩展种植的土地,开辟山的西面。
38、豳(彬bīn):古邑名,也作邠,故城在今陕西旬邑县西。允:实在。荒:大。这句是说豳人的居地确是很广大了。
39、馆:建房舍。这句是说造宫室。
40、乱:于水的中流横渡。
41、厉:即砺,糙石,用来磨物。锻:又作“碫(段duàn)”,椎物之石。砺、锻都是营建时需要的东西。
42、止基:言居处的基址。理:治理。
43、有:犹“众”。这句是说来居住的人众多。
44、皇:涧名。这句是说人夹皇涧而居。
45、过:涧名。溯:向。这句说或面向过涧而居。
46、止、旅:常住者和寄住者。密:安。这句是说止居的人众多。
47、芮:亦作“汭(锐ruì)”,水流曲处岸凹入为汭,或叫做“隩(遇yù)”,凸出为“鞫(居jū)”。之:犹“是”。芮鞫之即:就是说就水涯而居。或许有陆续迁来的人,所以再作一番安顿。

 

《大雅.公刘》【余冠英今译】
好心的公刘,他不敢安居只顾忙。忙着修田界,忙着谷上仓。干粮收拾好,各种袋子装。他要团结大众争荣光。大伙儿张开弓,盾牌、长矛、板斧都扛上,迈开脚步向远方。
好心的公刘,看准了这块地。人民越聚越多,个个都觉满意,没有一个人叹气。他一会儿上山冈,一会儿下平地。腰里带着啥东西?玉石多么美,装饰刀鞘的头和尾。
好心的公刘,走向众水泉,观看广大的平原。他登上南冈,发现了叫做京的地方。就在京邑的旷地,长住的安了身,寄居的有了房。到处有谈笑,到处闹嚷嚷。
好心的公刘,在京邑安家停当。臣僚们走来严肃安详。叫他们就竹席、就矮几,身靠矮几坐席上,次序分明列成行。把猪赶出圈。用瓢舀酒浆。让大家有吃又有喝,做大家的君主和族长。
好心的公刘,开辟土地宽又长,观测日影上高冈,勘察山南和山北,看看流泉去哪方。成立三军轮班用,洼地平地都丈量,开出田地产食粮。丈量展到山西方,豳人的土地真宽广。
好心的公刘,在豳又把房屋建。横渡渭水河,把磨石采又把碫石搬。房基墙脚都修筑,人多力众真可观。皇涧两岸都住满,顺着过涧向上展。定居大众都安顿,一直住到芮水湾。

 

  • 古老的民族史诗——《大雅.公刘》赏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