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劳动者的怒吼——《伐檀》赏析

(2016-05-01 19:20:32)
标签:

诗经

魏风

民歌

伐木者之歌

杂谈

《伐檀》选自十五国风中的《魏风》,魏国的都城在即山西省芮城县附近。《伐檀》是一首伐木者之歌,写一群伐木的体力劳动者,对于不劳而食的贵族们表示不满,你一语我一语,有冷嘲,有热讽,讥刺得十分尖锐。

《魏风.伐檀》

(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sè),胡取禾三百廛(chán)兮?

不狩不猎,胡瞻(zhān)尔庭有县(xuán)貆(huán)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二)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sè),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xuán)特兮?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三)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chún)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sè),胡取禾三百囷(qūn)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xuán)鹑兮?

彼君子兮,不素飧(sūn)兮!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坎坎”,象声词,形容伐木的声音。“檀”是一种木质坚硬的树,古人用它来做造车的木材。第一句是说伐木者正在采伐檀木,发出叮叮当当砍伐树木的声音。“干”,指河岸。这句说把砍伐下来的木材,堆放在河岸旁。“涟”指风吹水面,泛起连锁状的波纹。“猗”,表示感叹的语气词,与“兮”的作用相同。稼:耕种,穑:收获。这句是说既不从事耕种,也不参加收获。胡:为什么。廛:同缠,俗说“綑”。三百:泛指多数,不一定是确数。这两句是说:你们既不去耕种,也不去收,为什么那么多庄家搬回你家去。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古代冬天打猎叫狩,夜间打猎叫猎。这里说狩、猎,泛指打猎。瞻:望见。县:同悬,悬挂。貆:一种像狐狸的小兽,今名猎獾。这两句说:你们从来不打猎,为什么却望见你们庭院里挂着野兽?

以上是第一章;下两章用章节复沓,重叠的形式,只换了少许字。

辐:车轮中的辐条。伐辐:是说伐取檀木做车轮;下文“伐轮”,与此相类侧:河岸边。直:直线状的波纹。亿:古人十万也称亿,这里也是形容数量之多。特:古称三岁的兽为“特”,此泛指大兽。

漘:水土相接处,即河岸。囷:小而圆的粮仓,今人称“囤”。鹑:鹌鹑。飱:熟食。

这首诗三章都以“坎坎伐檀兮”起头,这是干着繁重伐木劳动的奴隶,一边劳动一边想到社会的不平,而随口唱出来的歌声。三章的内容和形式基本一样,以回旋重叠的形式,反复歌咏,使思想和感情得到畅快的宣泄。

全诗三章的开始三句,都是些伐木劳动的艰辛和周围的场景。“坎坎”是用斧砍木发出的沉重的声音。檀木的木质很硬,古人用以造车。伐檀造车的劳动十分繁重,全诗一开始就以沉重巨大的砍伐声带到伐木工作的现场,描绘出伐木制车的劳动艰辛。接着写奴隶们又把伐下的檀木抬运到河边。他们看到微风吹拂水面,使水面泛起种种的波纹,因此他们的心绪再也不能宁静。他们想到自己每天都从事着沉重的劳动,但却劳而无获,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牛马不如的生活,而那些奴隶主们,从不知稼穑之艰,狩猎之劳,却坐在家里吃着美餐佳肴,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于是,不平之气,陡然而起,他们向奴隶主,也是向当时不平的社会,提出了尖锐的责问:那些从不下地种田、不从事收割劳动的人,为什么家里的谷物却堆满了仓房?那些从不冒暑临寒、上山入林打猎的人,为什么飞禽走兽却挂满了庭院?显然,这个问题的提出,并不是由于不理解。因为在这些歌唱的劳动者看来,劳动的果实是应该由劳动者所享受,而不劳动者是无权得到的,但是眼前的社会现实却完全相反,因而感到极大的不平和愤怒。“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这是对奴隶主不劳而获的罪行的愤怒揭露,是站在劳动者的争议立场上,对剥削者们理直气壮的质问。在质问之后,诗人写道“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这话,正是对那班自命为“君子”的人所作的嘲讽和讥笑。

《伐檀》一诗的思想高度就在于,它反映了不合理的阶级社会所共有的基本现象:生产者不是所有者,所有者不是生产者。同时诗中不是哀伤的诉苦,而是用讽刺、蔑视以致嘲笑的态度,向剥削阶级提出诘问,进行说理,表现了劳动人民正义的立场和真理在胸的阶级觉悟。

这首诗,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尽情地发泄了感情,各章中更换的词又起到深化诗歌主题的作用。如诗中先说“伐檀”、次说“伐幅”,再说“伐轮”,层次清晰地暗示出制车的艰辛劳动过程。又用河水的波纹形状“涟”(层层波浪),“直”(水波直纹),“沦”(水波泛起的圆纹),分别于伐檀,伐幅、伐轮相配合,讲劳动的情境和自然的景物巧妙地融合起来,营造成诗的意境。特别是在揭露奴隶主贵族不劳而获的时候,从“三百廛”、“三百亿”到“三百囷”;从庭有“悬貆”、“悬特”到“悬鹑”,也就是从数量的增多,猎物的多样,来突出地表现奴隶主的巧取豪夺和贪求无厌。如此等等,这都说明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也有独到之处。另外,这首诗与《诗经》中多数篇章的不同处,还在于它不固定语四言句式,而是将四言、五言、七言以至八言句交替使用,参差灵活,舒卷自如,显示民歌自由活泼的特色。

《伐檀》第一章【押韵】檀、干、涟、廛、貆、餐:元部。

第二章【押韵】辐、侧、直、亿、特、食:职部。

第三章【押韵】轮、漘、沦、囷、鹑、飱:文部。

附录:解释

坎坎:象声词,伐木声。

:青檀树,木坚硬,可作车料。

:同"置"。

:水边。

:水波纹。

猗(yī):义同"兮",语气助词。

稼(jià):播种。

穑(sè):收获。

胡:为什么。

禾:谷物。

三百:极言其多,非实数。

廛(chán),古制百亩。三百廛,三百户。

狩:冬猎。猎:夜猎。此诗中皆泛指打猎。

县(xuán):通"悬",悬挂。

貆(huán):猪獾。形略似猪,又似狸。

君子:此系反话,指有地位有权势者。

素餐:白吃饭,不劳而获。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引《孟子》赵歧注:"无功而食谓之素餐。"

辐:车轮上的辐条。

直:水流的直波。

亿:万万叫做亿,古时十万也叫做亿。

:向前或向上看。

特:小兽。《毛传》:"兽三岁曰特"

轮:车轮。此指伐檀木为轮。

漘(chún):水边。

沦:小波纹。

囷(qūn):束。一说圆形的谷仓。

鹑(chún):鸟名。

飧(sūn):熟食,此泛指吃饭。

《伐檀》(今译)译者:余冠英

(一)

叮叮当当来把檀树砍,

砍下檀树放河边,

河水清清纹儿像连环。

栽秧割稻你不管,

凭什么千綑万綑往家搬?

上山打猎你不沾,

凭什么你家满园挂猎獾?

那些个大人先生啊,

可不是白白吃闲饭!

(二)

做车辐叮当砍木头,

砍来放在河埠头, 

河水清清河水直溜溜。

栽秧割稻你闲瞅,

凭什么千稛万稇你来收?

别人打猎你抄手,

凭什么满园挂野兽?

那些个大人先生啊,

可不是无功把禄受!

 (三)

做车轮儿砍树响叮当,

砍来放在大河旁,

河水清清圈儿连得长。

栽秧割稻你不忙,

凭什么千捆万捆下了仓?

上山打猎你不帮,

凭什么你家言鹌鹑挂成行?

那些个大人先生啊,

可不是白白受供养!

 

 

http://i0.qhimg.com/dr/200__/t01c2e92a92146a8d2a.jpg国风·魏风·伐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