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欲擒故纵——《子革对灵王》赏析

(2015-11-26 13:46:14)
标签:

古文观止

楚灵王

子革

贪欲

杂谈

本文选自《左传.鲁昭公十二年》,题目为原编者所加。楚灵王,即公子围,鲁昭公元年杀其侄而自立。自从楚共王以来,楚国霸业日益衰落,晋国占了优势,吴国也强大起来。灵王即位后,与吴国多次交战,先后灭了陈、蔡两个华夏诸侯国,又修筑了东西不羹两座大城威慑中原,终于在会盟中压倒晋国,重新成为霸主。从这个角度看,灵王可谓中兴之主。但是它的霸业全靠武力和威压,而不像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那样威德并用,中原诸侯大多心中不服,楚国内部也有大量不稳定因素,灵王不思采用怀柔手段稳固政权基础,反而再次出兵与吴国争夺徐国(今徐州市一带)。楚灵王率军驻扎在离齐国不远的乾溪,以狩猎为名,炫耀武力,并随时作为攻打徐国的后援。本文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时。

这一天,雨雪交加,楚灵王戴着皮毛做的帽子,穿着秦国赠送的羽衣,披着翠鸟羽毛做成的披风,双足穿着豹皮做的鞋子,手中还拿着鞭子,大夫析父跟从在后面。

右尹子革在晚上进见,灵王摘下帽子、脱下披风,放下鞭子,以示对大臣的尊敬。这个子革不是楚国的本土大臣,而是从郑国来到楚国“政治避难”的公子,原名郑丹,是郑穆公子孙,子革是他的字,子革的叔父子孔因专权被杀,子革奔楚,任右尹。春秋时代,列国人才流动频繁,“楚才晋用”的例子很多,中原人才逃往楚国的也不少,子革作为一个逃亡公子,能够做到执政官的助手(右尹),显示了楚灵王用人不拘一格,对子革这一国外人才还是很信任的。

楚灵王首先回顾了自己的祖先对周王朝的巨大贡献(其实楚国在西周不过是个不到百里的小国,处于蛮荒之地,地位远没有楚灵王吹嘘得那么伟大),然后耿耿于怀地提出:“齐国、晋国、鲁国、卫国都得到周天子赐予的礼器,楚国却没有,现在派人去向周天子索取礼器,周天子会不会给我?”

子革回答:“肯定给啊!我们楚国的祖先,勤劳勇敢那是没话可说,可当时我们不是周天子的亲戚,周天子看不起我们,今天可就不一样,周天子与齐晋鲁卫四国都服事我们,都听我们的,大王你派人去要礼器,天子哪敢不给啊?”子革的回答,很满足灵王的虚荣心,于是他得寸进尺地继续追问:“许这个地方(即今天的许昌),原本是我楚国先祖伯父的封地(都过去一千多年的旧事了,灵王还好意思拿出来说),后来郑国人占领了这片土地而不还给我们楚国,如果我们楚国派人去索取这片土地,郑国会给我吗?”

子革回答:“当然会给啊,周天子都不敢不给我们礼器,郑国怎么敢不给我们土地啊?”

灵王听了这二个回答,越发高兴了,欲望继续膨胀,于是又问道:“原先晋国称霸中原,是因为我们楚国离中原比较远,现在我们在中原建立了陈、蔡、东西不羹四座大城,每个城都可出动一千辆兵车,诸侯应该害怕我们吧?”

子革回答:“当然害怕了,这四个城的兵力就足够威慑了,何况还有楚国本土的兵力呢,哪个人敢不害怕大王啊?”

至此,灵王的欲望随着虚荣心膨胀到了极点,幸亏工匠进来请求他去参观玉器的制作,否则很难想想他还提出什么狂妄的问题。

灵王的这三个问题,有许多失礼的地方。子革是郑国人,郑国又是周朝的同姓,又是华夏诸侯,而楚灵王要向周天子索取礼器,又要郑国割让土地,又要镇压各诸侯,丝毫不顾及子革作为郑国人的感情,只能说明他已经被欲望蒙住了双眼,利欲熏心,完全没有自知之明,实在不是一个霸主应有的作风。

灵王赤裸裸的欲望和子革的逢迎,果然引起了其他大臣的不满,大臣析父趁灵王不在,对子革抱怨道:“你是我们楚国有名望的人,今天你的回答完全是大王的应声虫,这样下去这个国家将怎么的了啊?”

子革胸有成竹地回答:“刚才我在磨刀呢,等灵王出来,我就要快刀斩乱麻了,”

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并不崇尚犯言直谏,而是讲究劝谏的方法,崇尚温和和委婉的讽谏,这确实是值得赞许的劝谏之道。

灵王从工匠那里出来,正好楚国的史官倚相经过,灵王指着倚相说:“这是我们楚国优秀的史官啊,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等古书。”灵王这么说主要还是说自己能够网罗人才,间接说明自己这个国王的伟大,但这正好给了子革一个下刀子的机会。

子革不屑地说:“我曾经问倚相,周穆王在位时,喜欢到处游玩,大臣祭公谋父作了《祈招》一诗用以克制穆王的欲望,结果周穆王果然没有遭到祸乱,得到善终,倚相他居然不能背诵《祈招》,连这首诗都不知,还算什么博学啊?”

灵王一听,果然来了兴致,要子革把《祈招》背给他听。

子革就背诵道:“《祈招》的乐声和悦,传播大王的德行,想我们国君的气度,如玉之坚,如金之重,他有限度地使用民力,而无醉饱之心。”——这首诗的意思是君主应该按照人民能承受的限度来使用民力,不要用民力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无醉饱之心”与刚才灵王欲壑难填、贪得无厌的心态相比,是多么格格不入啊!

灵王虽然爱慕虚荣,却不失为一个聪明人,很快就明白了子革的意思,他对子革的提醒表示感谢。回到休息的地方,当天就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这样连着好几天。虽然,子革的言辞打动了灵王,但是,灵王仍旧无法克制自己,没有改弦更张,结果很悲惨。第二年,楚国内部爆发了政变,穷兵黩武的灵王被废黜,其弟登基为王,众叛亲离的楚灵王于乾溪谷上吊而死,这就是一代枭雄的下场。

春秋时期的霸主,能够善终的不多,像灵王这样身死为天下笑的却不少。《诗经》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是说越到后面难度越大,而是说成功人士的心态会发生变化,一旦欲望膨胀起来,就像脱缰的野马,九匹马也拉不回来,就算想保全身家性命都不容易,谈何建功立业?本文所记的子革是一位善谏者的形象,他对楚王问,一味顺从,随声附和,使王心贴近己心,不为设防,连旁观者都嫌他肉麻。其实子革采取的是欲擒故纵的策略,先让他内心真实面目暴露无遗,然后对症下药,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利用周穆王的故事,一举击中楚灵王的要害,可谓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使他内心震动,坐卧不宁。楚灵王是一个野心勃勃,富有贪欲的君主,这样的人在现实中很多。文中通过他的服饰和动作描写烘托了他骄横的气概,虽然他被子革的言辞有所触动,但是终究不能走上克制自己的欲望和走上与别人和谐相处的正道,可见历代独裁者都是刚愎自用一步步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他们都是自己的掘墓人。

在权力和财富面前,本文对今天的人们来说,仍有警示意义。

附录:《子革对灵王》 先秦:左丘明

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楚子次于乾溪,以为之援。

  雨雪,王皮冠,秦复陶,翠被,豹舄,执鞭以出,仆析父从。右尹子革夕,王见之。去冠被,舍鞭,与之语曰:“昔我先王熊绎与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四国皆有分,我独无有。今吾使人于周,求鼎以为分,王其与我乎?”

  对曰:“与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齐,王舅也;晋及鲁、卫,王母弟也。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王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

  对曰:“与君王哉!周不爱鼎,郑敢爱田?”王曰:“昔诸侯远我而畏晋,今我大城陈、蔡、不羹,赋皆千乘,子与有劳焉。诸侯其畏我乎?”对曰:“畏君王哉!是四国者,专足畏也,又加之以楚,敢不畏君王哉?”

  工尹路请曰:“君王命剥圭以为鏚柲,敢请命。”王入视之。析父谓子革:“吾子,楚国之望也!今与王言如响,国其若之何?”子革曰:“摩厉以须,王出,吾刃将斩矣。”

  王出,复语。左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对曰:“臣尝问焉,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王是以获没于祗宫。臣问其诗而不知也;若问远焉,其焉能知之?”

  王曰:“子能乎?”对曰:“能。其《诗》曰:‘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

  王揖而入,馈不食,寝不寐,数日。不能自克,以及于难。

  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信善哉!楚灵王若能如是,岂其辱于乾溪?”

译文
楚灵王到州来冬猎,驻扎在颍尾,派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率领军队包围徐国以恐吓吴国。楚王驻扎在乾溪,作为他们的后援。天下雪,楚王戴皮帽,穿秦国羽衣,翠鸟羽毛的披肩,豹皮鞋,握鞭而出。仆析父跟随着。子革晚上进见,楚王会见他,脱去帽子、披风,丢掉鞭子,和他谈话,说:“从前我们先王熊绎与齐国的吕伋、卫国的王孙牟、晋国的燮父、鲁国的伯禽同时事奉周康王,四国都有分赐的宝器,唯独我国没有。现在我派人到周室,要求将九鼎作为分赐绐我国的宝器,周王会给我吗?”于革回答说:“会给君王啊!从前我们先王熊绎在偏僻的荆山地方,柴车破衣,居于草野,跋涉山林,事奉天子,只有这桃木做的弓、枣木做的箭来供奉王室大事之用。齐,是周王的舅父;晋及鲁、卫,是周王的同母兄弟。楚国因此没有分赐到宝器,而他们都有。现在周室与上述四国都服侍君王,将会唯命是从,岂会吝惜九鼎?”楚王说:“从前我们的远祖伯父昆吾,住在许国旧地,现在郑国人贪图那里的田地有利,而不给我们。我们如果向他们要求,会给我们吗?”子革回答说:“会给君王啊!周室不吝惜九鼎,郑因岂敢吝惜田地?”
楚王说:“从前诸侯认为我国偏远而畏惧晋国,现在我们大力修筑陈、蔡、东、西不羹四个城邑,兵赋都达到兵车一千辆,你参与其事是有功劳的,诸侯会畏惧我们吗?”子革回答说:“会畏惧君王啊!单这四大城邑,已足以使人畏惧了,再加上楚国,岂敢不畏惧君王吗!”这时工尹路请示说:“君王命令破开圭玉装饰斧柄,冒昧请君王指示。”楚王进去察看。仆析父对于革说:“您,是楚国有声望的人,现在和君王说话好象回声一样应和,国家会怎么样呢?”子革说:“我磨快言语的刀刃以待时机,君王出来,我的刀刃就将砍下去了。”楚王出来,又接着谈话。左史倚相从面前小步快速走过,楚王说:“这个人是好史官,你要好好看待他。这个人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样的古书。”子革回答说:“下臣曾经问过他,从前周穆王想要随心所欲,走遍天下,要使天下都留有他的车辙马迹。祭公谋父作了《祈招》的篇来制止穆王的贪心,穆王因此能在祇宫寿终正寝。下臣问他诗句却不知道。如果问年代久远的事,他怎能知道?”楚王说:“你能吗?”子革回答说:“能。那首诗说:‘《祈招》的音乐和谐,表现了美德的声音。想起我们君王的气度,似玉,似金。保全百姓的力量,而没有象醉饱一样的贪心。”楚王作了一揖就进去了,有好几天,送上饭不吃,躺下睡不着,还是不能自己克制,以致遇到祸难。
孔子说;“古时有记载说:‘克制自己,回到礼仪上来,这就是仁。’说得真好啊!楚灵王如果能象这样,岂会在乾溪受辱?”

注释
雨雪:下雪。
皮冠:皮帽。秦复陶:秦国赠的羽衣。翠被:用翠羽装饰的披肩。舄:鞋。
仆析父:楚大夫。
右尹:官名。夕:晚上谒见。
舍:放下。
熊绎:楚国始祖。
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齐、卫、晋、鲁四国的始祖。康王:即周康王,周王第三代。
四国:指齐、卫、晋、鲁。
鼎:夏、商、周三代视为传国之宝。
辟:同“僻”。荆山:楚人的发祥地,今湖北南漳县西。
筚路:柴车。蓝缕:破烂的衣服。
桃弧棘矢:桃木做的弓,棘木(酸枣木)做的箭。
共:同“供”。
齐,王舅也:周成王的母亲是姜太公的女儿。
昆吾:楚的远祖,曾住在许地。许:周初分封的诸侯国。
陈、蔡:本为周武王所封的诸侯国,后来为楚所灭。不羹:地名,有东西二邑。赋:指兵车。
四国:指陈、蔡、和东西不羹。

工尹路:路,人名。工尹:是楚国的工官之长。

剥:破开。圭:一种玉制礼器。鏚(qī):斧头。柲(bì):柄。

摩厉以须:摩厉,同“磨砺”。厉,磨刀石。须,等待。

左史:官名。周代有左史、右史之分。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春秋时晋楚两国都设有左史。倚相:人名。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都是上古的书名。散佚无考。

穆王:周穆王,名满,昭王的儿子。肆:放纵。

祭(zhài)公谋父:周朝的卿士。祈招:人名。

祗(zhī)宫:穆王的别宫。故址在今陕西南郑县。

愔愔(yin):镇静和乐的样子。

式:句首助词,无实义。昭:明。

度:仪表,行为。

形:同“型”,有衡量的意思。

馈:向尊长进奉食物。

以及于难:子革对灵王后的第二年,楚公子比、公子弃疾等率领陈、蔡、不羹、许、叶的军队反灵王,灵王兵溃,在中途自缢而死。

http://img.gushiwen.org/authorImg/zuoqiuming.jpg 左丘明(前556年-前451年),姓丘,名明。汉族,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相传为春秋末期曾任鲁国史官,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晚年双目失明,相传著有中国重要的史书巨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