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刻的家教思想——《马援诫兄子严敦书》赏析

(2015-10-06 20:06:52)
标签:

古文观止

马援

侄子

家教

杂谈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选自《后汉书.马援传》,题目为原编者所加。

马援的侄子马严、马敦,平时都喜欢讥评时政,结交轻浮的侠客,很令他担忧。公元40年,交趾人起兵反汉,东汉王朝派马援率军南征。虽远在交趾军中,戎马倥偬之际,还是写了这封情真意切的家书。文章出语恳切,言辞之中包含长辈对晚辈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待。家书中包含深刻的家教思想。

全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要求侄子改正背后讥笑和议论别人的习惯。要做到听到人家的过失,就像听到父母的名字一样,耳朵可以听到,口里不可以说。古人讲究避讳,父母的名字在避讳之中,自己是不可以说的。喜欢议论别人的长短,随意褒贬正当的法则,这是我深深厌恶的,宁死也不愿听到自己的子孙有这种坏习惯。你们应该知道我深深厌恶这种坏的习气,所以再三叮嘱你们,就像女儿出嫁时母亲会给她挂上佩带结上佩巾,临行父母告诫再三一样,就是为了使你们念念不忘。

第二部分,苦口婆心,现身说法,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晚辈沟通。这部分用了二位当世贤良的作为得失加以分析品评。龙伯高,当时任山都(县名,属南阳郡)长。性格厚道,考虑问题周到,说话都有依据,待人谦虚,生活节俭,廉洁公正有威望,我对他既敬重又敬爱,希望你们学习他。杜季良,当时任越骑校尉,这个人豪侠讲义气,能忧人之忧,乐人之乐,交友很广,品行端正和不端正的人都和他有交往,在父亲的丧礼上,好几个郡都有人来。我对他同样既敬爱又敬重,但不愿你们学习他。为什么呢?学习伯高没有学到家,但仍不失为一个勤勉人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虽学不成最好的样子,但可以学到一些近似之处;学习季良没有学到家,就有可能变成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他好的一面没有学到,而浮薄的一面却学到了。迄今为止,杜季良本人命运尚未可知,但郡守等官员刚到任就对他切齿痛恨,他们也常常以杜季良为话柄,我听了以后很为他可惜,所以不愿后代效法他。

马援少有大志,先仕王莽,后归刘秀,历任新城大尹、陇西太守、伏波将军等,封新息侯。平生多豪言壮语,曾对宾客说:“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又如:“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何能卧在床上在儿女手中邪?”马援后暴死军中,年仅35岁。马援在给俩侄儿的信中,淳淳告诫他们“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乃是做人的大忌,要他们勤谨、节俭、诚恳、谦逊,不要成为轻浮的人。这是他观察社会人生得来的经验之谈。光武帝看到马援这封信后,对此很欣赏,提升龙伯高为零陵太守。杜季良其人后来仇人告他行为轻浮,乱群惑众被罢官。可见马援看人是很准的。值得指出的马援有一个女儿,在马援严格家教下,十岁能操持家务,马援死后,十三岁家属把她送进宫侍候太子,后来就是著名的马皇后、皇太后。她善于处理宫中复杂的人际关系,生活俭朴,而且对娘家人要求极高,多次拒绝皇帝给她娘家人封侯的提议,是历史上少有的真正做到母仪天下的人。有兴趣的人,不妨去阅读一下历史对她的记载和评价,这里就不展开了。

在写作上,本文不以常规,以“汝曹”称子侄,拉近了长辈和侄子的距离,更能收到耳提面命的效果。文中对“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表示深痛恶绝,“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反复强调议论人容易招来是非,这的确是个坏习惯,容易被别人当枪使,因此听听就可以了,不要瞎参和。反复叮咛,感情浓烈,语重心长,使人感动不已。

考虑到青年人特点,有针对性地强调学什么,不学什么。“刻鹄不成尚类鹜”、“画虎不成反类犬”已成为传世名言。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开始学习一定要以正面形象为主,如学毛笔字,一定要先学写正楷,有此底子,才能学草书;如没有正楷基础,草书也是学不好的。干什么事,都要打好基础,才有发展余地。因此这两句是古人的经验之谈,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附录:《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东汉:马援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译文
  我的兄长的儿子马严和马敦,都喜欢谈论别人的事,而且爱与侠士结交。我在前往交趾的途中,写信告诫他们:“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最深恶痛绝的。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所以我是一再强调的。就象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牢牢记住。”
  “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出的话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谦约节俭,待人又不失威严。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杜季良这个人豪侠好义,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无论什么人都结交。他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就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而一旦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你们就成了纨绔子弟。就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郡将到任就令人怨恨,百姓的意见很大。我常常为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的原因了。”

注释
①汝曹:你等,尔辈。
②是非:评论、褒贬。
③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古时礼俗,女子出嫁,母亲把佩巾、带子结在女儿身上,为其整衣。父戒女曰:“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命。”母戒女曰:“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
④口无择言:说出来的话没有败坏的,意为所言皆善。 择:通“殬(dù)”,败坏。
⑤清浊无所失:意为诸事处置得宜。
⑥数郡毕至:数郡的客人全都赶来了。
⑦鹄:天鹅。鹜:野鸭子。此句比喻虽仿效不及,尚不失其大概。
⑧画虎不成反类狗:比喻弄巧成拙。
⑨下车:指官员初到任。切齿:表示痛恨。
⑩以为言:把这作为话柄。

http://img.gushiwen.org/authorImg/mayuan.jpg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窦马村)人。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马援是最著名的伏波将军,被人尊称为“马伏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