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一句顶一万句》

(2014-08-07 18:47:01)
标签:

文化

当代文学评论

刘震云

《一句顶一万句》是当代河南作家刘震云的作品,这是一部酝酿创作了三年的三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全书分为两部分,上部《出盐津记》,下部《回延津记》。河南延津是作家刘震云的故乡,也是小说主人公杨百顺和巧玲的故乡。刘震云一直对故乡深入的理解,让人物从延津琐碎的日常生活中脱颖而出。小说讲述了两代人,几个人物间的凝云纠葛与生存状态。小说时间跨度较大,从民国开篇直讲到现在。

小说描写风格刻意模仿《水浒传》,他把“说话”作为切入点,充分发民间日常生活中口耳相传的话语的重要作用。

主人公杨百顺,名字和性格暗合。“百顺”字面含义缺少主见,亦无甚反叛精神,他是延津县的土著。他缺少小市民的世俗、市侩和狡黠。杨百顺的坦诚在别人看来,有点不谙世事的“迂”。他卖过豆腐,杀过猪,劈过竹,信过主(改叫杨摩西),在县政府菜园子种过菜,后来他入赘吴香香家(改叫吴摩西),县长换人,他失业了,跟着吴香香蒸馒头,卖馒头。恰恰是他的“迂”,在他的内心有着对坦诚、真实的追求。然而吊诡的是,他越是把别人当朋友,别人压根不把他当回事,他时常受到奚落、耍弄、甚至背弃。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和他关系最铁的邻居,银匠铺掌柜老高,他对他言听计从,居然和他老婆数年如一日的通奸,他竟然毫不知情,人与人之间隔得实在太远。上部的最后,孤独无助的他只有一个能说得上话的养女巧玲(那是吴香香的前夫所生)。因为发现老高与自己的妻子吴香香通奸,吴摩西发誓要报复,但是意外的事还没等实现他的报复计划,,吴香香和老高两人跑了,留下了巧玲。因为巧玲和他亲,和生母不亲。为了给吴家一个交代,吴摩西带着巧玲假意去寻找吴香香。但不慎,又被旅馆里的宿友,卖老鼠药的老尤骗了,他把小女孩巧玲拐走了,于是吴摩西真的急了,假找变成了真找。

而在下部《回延津记》中,吴摩西的养女巧玲,被人拐卖到曹家,已改名曹青娥,曹青娥的儿子牛爱国,同样为了摆脱孤独,寻找说得上话的朋友,一步步走回延津,一出一回,延宕百年。

书中的两个主人公,杨百顺和牛爱国,头上都戴着“绿帽子”,原因并不在杨百顺和牛爱国身上,而是他们的老婆出了问题,“绿帽子”只是个表象,看似男女间的事,根子却不是在这里,而是因为他们和他们的老婆之间没话,与给他戴“绿帽子”的人,倒能说在一起。偷汉子的女人和奸夫,话语如滔滔江水,说了一夜,还不停歇。书中的老高和吴香香、牛爱国的妻子庞丽娜和照相馆小蒋、牛爱国和客店老板娘章楚红,都是如此。从有话无话的角度讲,给主人公戴“绿帽子”的两个人做得倒是对的。自己的绿帽子是自己缝制的,当他们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从腰里拔出的刀子,又掖了回去,这是他们与武松最大的差别。

书中有好多人都是没人可说。牛爱香不是为了结婚,而是为了有人说话,最后还是无话可说。曹青娥有三个儿女,但对他们没话,只对牛爱国有话说,但他也不是最有话说的人,最后找到孙女百慧这个小孩,她临终的时候,百慧知道她想的是“回家”,但作品最后把百慧也否决了,她想说的是来自吴摩西孙子的一封信。

虽然评论家们认为这是刘震云迄今最成熟、最大气的小说,但我还是要说,小说与《水浒传》相比,差远了。书中的人物,五行八作都有,在农村也都可算得上有一技之长的能人,但是他们的人生是庸庸碌碌的灰色人生。就拿主人公杨百顺来说,他身上有阿Q的气质,但又没有阿Q那般的执著和赖皮。小说的上半部要比下半部要好些。也许远距离看人生,比较公正、客观。近距离看人生,作者原本想拆除体制的藩篱,实际上没有时代风云在主人公身上的投射,这样的人物更显得苍白。

了解现实的不合理性,是为了改变。《水浒传》中英雄们的东奔西走,写出了那个社会官逼民反的现实,最终是为了聚啸梁山,成就一番大事业。而书中人物杨百顺和牛爱国的东奔西走,什么也不是。出走是茫然的,无奈的,只是为了逃离现实,寻找说得上话的人,而且是寻找“一句顶一万句”的人物,除了被神化的领袖外,世上哪有一句顶一万句的话。小说尽管写的热热闹闹,但缺少的就是大气,缺少的就是深刻。及时寻根问祖这样的事,在作者笔下也是蜻蜓点水式的,勉勉强强的,可有可无的,寻到了又怎么样?在读者看来,只是拉长了疲疲沓沓的故事结局。我想本人也不会为之感动,更何妨读者了。

《一句顶一万句》明明是肥皂剧的本质,却要打着好莱坞的史诗来卖。现在的评论家,不评论还好,一评论就把不是同一档次上的东西,生拉硬扯在一起,还谈什么中国式的百年孤独,千年孤独,那些评论家的推荐语多半是胡扯。

当文学越来越成为象牙塔里精雕细刻的玩意儿,背离了大众的实际需要,其受到读者的冷落是理所当然的了。小说出版后,在网上的签名销售,与韩寒小说2000:0的销量反差就是明证,这也让作协内的自我吹捧者汗颜,他们也太低估广大读者的智商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