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珠江与陈家祠


标签:
广州落日陈家祠陈家书院珠江风景区旅游 |
分类: 足迹 |
雨后落日的广州机场
珠江畔
上面图片---中外尉迟恭
祠堂前辟有宽阔的庭院,还有东院和后院,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有头门、聚贤堂和后堂。头门面宽五间27.56米、进深三间14.91米。17架梁用四柱、梁架、驼峰、斗拱、雀替均刻有花卉、瓜果、人物等纹饰。
头门大门上悬“陈氏书院”
横匾,两边有石砌垫台,门前两侧立一对直径1.4米、连座高2.25米的石鼓,两扇大门上彩绘河神。大门内设四扇双面镂雕屏风。头门明间与次间梁架高10.09米,稍间梁架高9.69米,形成高低错落两个屋面,硬山顶封火册墙,屋面铺碌灰筒瓦,正梁塑花鸟、人物灰塑纹饰,砌石湾陶塑人物瓦脊,垂脊塑寿果、蝠鼠和狮子等。两侧东西厅堂面宽14.05米、进深三间11.9米,其建筑规模、装饰比头门稍次。
聚贤堂原是陈姓族人举行春秋祭祀和议事聚会的地方。面宽五间27.84米、进深三间16.7米,二十一架梁六柱出前后廊,梁架、驼峰、斗拱、雀替雕刻花纹,后外金柱明间、次间装12扇镂雕屏风,稍间设花罩;堂前设月台,月台宽16.84米、深5.76米,石雕塑柱以岭南佳果为装饰,栏板嵌铁花。正脊上陶塑瓦脊是1981年修复时重新烧制的。
后进后堂及大厅三间原是安放陈氏祖先牌位及祭祀的厅堂。中后堂面宽五间,进深三间,二十一架梁用五柱后墙承重,后金柱间各设高7米的木镂雕龛罩,后稍间设神龛,内设21级木阶放置神位、牌位。
中间房脊用红色表示鸿运当头
除中轴线主体建筑外,其他厅堂、廊庑、斋室、厢房等建筑中广泛采用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铁铸等不同风格的工艺做装饰,梁架、斗拱、驼峰、墙壁、墀头、踏道等均以梅兰菊竹、花鸟虫鱼、岭南佳果、历史典故、戏曲人物等题材为装饰内容。
陈家祠于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在广州市委、市政府主办的“新世纪羊城八景”评选活动中,陈家祠以“古祠留芳”名列羊城新八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