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虎丘


标签:
旅游 |
分类: 足迹 |
点击下面两个链接:
mms://video.5read.com/shipin/spaah/aah96/越王勾践剑与吴越地区的冶铸技术(一)(彭林).mp3
mms://video.5read.com/shipin/spaah/aah96/越王勾践剑与吴越地区的冶铸技术(三)(彭林).mp3
虎丘原名海涌山,位于苏州市西北,素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誉,是我国现有城市园林中最早的名胜园林,乃闻名中外的风景旅游胜地。
春秋时虎丘为吴王行宫,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传说葬后3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另有说法是山丘之形似虎而得名。晋代司徒王旬和弟司空王珉在此建别墅,后舍宅为“虎丘山寺”。唐时因避太祖“李虎”讳,曾改名“武丘”。宋时改称“云岩禅寺”。清康熙时改为“虎阜禅寺”。唐代白居易任苏州郡守时,筑堤凿渠直达山前,人称“白公堤”,即今山塘街。以后又凿山麓,引水环山,风景更美。宋代诗人苏东坡曾说;“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
虎丘山西南麓有“南社”发起组织者陈去病墓。东南麓有苏州独一无二的盆景园“万景山庄”,苏州盆景多以树桩为主,以古拙、清秀、淡雅自然的风格自成一派。
亭西石壁上有石刻两方,上书“虎丘剑池”四个大字,相传是唐颜真卿所书,但岁久剥蚀,“虎丘”二字为后人摹补。因此有“假虎丘,真剑池”之说。千人坐后“别有洞天”圆洞门之内即为剑池,史载:“阖闾葬其下,以扁诸、鱼肠等剑三千殉葬,故以剑池名”。池呈长方形,水深约6米,终年不涸,两岸峭壁如削,藤萝斜挂,上跨飞桥,险峻奇丽,实为虎丘景色之最。剑池东崖壁刻“风壑云泉”,笔法圆润,相传为北宋米芾所书。西崖篆刻“剑池”二字宛转古拙,相传为王羲之墨迹。
上山大路尽头有巨石,平坦如砥,气势雄壮。相传阖闾墓筑成,吴王夫差怕泄漏秘密,把千余工匠杀死于此,遂称“千人石”。另一说生公在此说法,其下有千人列坐听经而得名。石旁有白莲池,池中有“点头石”,成语“生公说法,顽石点头”,就源于此。附近石壁上“生公讲台”四字,为唐李阳冰篆书。“千人坐”三字为明胡缵宗书。千人坐北有“二仙亭”,乃纪念吕纯阳、陈抟两人,相传二仙曾在此下棋消遣。
虎丘山后山恬静幽深,近年修复了“通幽轩”、“玉兰山房”,整修了“小武当”、“十八折”、“一百零八级”等景观。四周生态环境保护良好,丛林茂密,从1983年以来常有大群苍鹭飞至栖息,安度冬季,增添了“千万苍鹭聚虎丘”的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