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贵州的山上

标签:
贵州半山山居生活传统农耕 |
分类: 贵州深山:我们的生活 |
住在贵州的山上,当清早的第一缕阳光平等洒向每个物种的时候,你会发现,没有谁比谁卑微,苔花如米小,亦如牡丹开,人也一样一样的。
上苍赐给你一座山,也就附赠了一个生态系统。山有多高,水有多高,一方水土会养一方人。贵州山上的“生态配置”让人惊讶,比如石头可打柱础,粘土可夯土墙,树木可做梁柱,将葛藤(猕猴桃藤)捣碎浸泡后可防水池渗漏,茅草、杉树皮可盖屋面(后来用瓦)。人类顺应、利用自然环境因地制宜的能力如出一辙,很早以前,有人住过“三杈棚”(三根木头支撑的窝棚),在贵州的山区,也曾有过《百年孤独》里加勒比海沿岸马孔多小镇那样的“泥巴和杉树皮盖成的屋子”。上溯百年,贵州农家靠种植棉花土法织布,用植物染色,食物靠季节性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在贵州的山里,似乎上苍对每一物品的功用,都有丝丝入扣的安排,有的只是你没发现它。千百年来,人们享用高山生态系统的过程充满智慧,相信将来对山里的一切,还会有更多的发现。
当然,今天住在贵州山里的这一份怡然自得,来之不易。过去,对山里人改善生活条件的瓶颈性制约因素主要是交通。多山必有沟壑,也必然产生屏蔽,过去贵州群山阻隔,没有公路,大家蜗居山里,那当然会像夜郎侯一样思考:“汉孰与我大?”。到了明代,贵州仍是“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王阳明语),及至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高中状元的贵州青岩人赵以炯曾感叹:一上上到赵家楼,遥看江汉气横秋,眼前若无三山堵,看破江南十二州。民国已降,贵州才有第一条公路,且贵州的第一辆车买于香港,有人将此车从广州开到梧州后,因没有公路,在梧州用船运经广西柳州、贵州榕江、三都,在三都将车拆散,雇佣了260多个民工,肩挑背扛,花了十多天时间才将车运抵贵阳。最近十年,贵州实现航空、高铁、高速公路、乡村公路网状互联互通,使山居生活变得容易、轻松和方便。
“半山”住家受追捧,很多城市都有称为“半山”的楼盘。其实,你要知道,大多数贵州人家都是住在山上,大概是住在海拔几百米到两千多米这样一个区间,但相对海拔较高。在贵州山区,你也是生态的一部分,你可以决定一些动植物的生长、死亡,大自然也一定程度决定你的命运。高山农耕文明历史悠久,山民顺应、利用自然节律,在移民农耕技术的基础上,创造了一套适应高山生态系统的农耕文化。当然,过去没有山地农机,主要依靠人力的付出,劳动强度很大。今天,农业生产的方式越来越先进,劳动强度大幅减轻,尤其是你再不是为“吃饱”而劳动,劳动力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你不用唉声叹气、怨天尤人地干活,或者,农耕也是一个“有氧运动”过程,力气使了力气在,干活—休息—干活的循环往复过程,有如中长跑后的体能自然恢复。贵州山区,由于过去的封闭和较少受到外界侵扰,还较为完整地保留了移民从江西乃至中原带来的文化传统,留下较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也是能追溯历史、缅怀先辈的场所。
贵州的山里,保留了不少原生态植物品种和食物的传统加工方式。若你参与种植、收割、加工、品尝的过程,会给你带来很多欣喜,这种参与也是学习的过程,让我们了解很多大自然的奥秘,这种生活,比在电视上观看“舌尖上的中国”,自然多一份深入骨髓般的体验。
过去,山民曾抱怨山里的世界太狭小了,或属于“人们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过着幸福的生活”(房龙语)。但今天住在贵州的山上,生活的舒适度大幅提升,苗家吊脚落楼、黔北民居一定会让你眼前一亮,在山区甚至有了品位很高的野奢民宿。随着贵州经济社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尤其在脱贫攻坚、约200万人搬出贫瘠的坡地后,山水林田湖草的格局大变。贵州在2015年实现“县县通高速”,2019年实现“组组通公路”,山区公路网四通八达,互联网已进村入户,住在贵州山上,居家生活、徒步旅游都很方便,曾经的“烟瘴之区”,可谓已历史性“风水改运”。加上现在的人,有机会外出旅游,生活方式可以在城乡两地间切换,城乡两头住,对外界的信息,不会有太多的延迟。况且,我们的肉身,既能与自然和谐共处,而精神上,也可以像塔拉•韦斯特弗的那个书名:《你当像鸟飞过你的山》。住在贵州的山上,一定能体会春天百花争艳,夏天凉风习习,秋天天高云淡,冬天银装素裹,贵州已成为宜居之地和美丽的旅行目的地。
对我等芸芸众生而言,这辈子不可能君临天下,但如果能住在山上,那你一定有机会找到“君临山谷”的感觉。住在贵州的山上,你几乎是以上帝视角来看待凡间的一切,抬眼望去,十几里山峦沟壑尽收眼底,包括其中的森林、草坡、山寨、人、牛羊、野兔……可能都在你的视线范围,正如塔拉•韦斯特弗的描述:“山上的生活给人一种至高无上之感,一种遗世独立,甚至统治之感,在那广阔的空间里,你可以孤身一人几小时畅行无阻,漂浮在松林、灌木和岩石的海洋。那是无边无际的静谧,使人沉静,在它的广袤面前人类显得微不足道,在这种高山的催眠中长大,一切人类闹剧都仿佛安静下来。”
生命有多种形态,你可在香港太平山山顶与中环之间那样的山上享受生命的绚丽至极,但也可以住在贵州的山上,融入自然,无拘无束,早起晚睡,完全与季节互动。余秋雨能将山居岁月写成一本书,而我们,则在春播秋收、煮茶喝酒间,无痕无迹地渡过流年。
住在贵州的山上,看日出日落、雾起云涌,听鸡鸣狗吠、鸟叫虫鸣,这或许是张爱玲不曾真正拥有的生活: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夜,渐渐深了,山里安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呼吸,但你知道这个世界会不停地运转,有的事要待明天或更远的未来去完成,你会毫无挂碍地睡去,直到又一个黎明到来。
住在贵州的山上,有缘,有趣,有福。
注:图片引自网络,谢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