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北民居
中华民族充满建筑智慧,贝聿铭设计的肯尼迪纪念图书馆、卢浮宫金字塔和林樱设计的华盛顿越战纪念碑即可佐证。但问题是建筑这个行业从来就是靠钞票说话,大师主要关注大项目,落个名利双收,而零零碎碎的、中国广大农民的住房很少有人问津。在农村,大体上是两种情况,大部分住房简陋,采光、通风、排水等有问题,少数有钱人建房片面追求大而宽,严重浪费资源。乡村建筑设计的主力是传统的木匠或者是泥瓦匠。由于传统建筑易损易毁,五千年的乡村传统文明几乎看不见摸不着了。
近几年,总算吹来一股清新的空气,有人开始关注农民的住房设计。
台湾的建筑师谢英俊,除因帮助台湾邵族原住民“协力造物”而闻名外,现又在河北省定州市翟城村协助农民建生态住宅。谢英俊强调最大限度地减少建造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利用建筑设计以自然能源(例如太阳能,节能炕,良好的通风采光等)达到居住的舒适度,材料基本本地化,一栋住宅的造价仅五万元人民币。谢英俊还推出了原木结构草土泥墙的“地球屋一号”、轻钢结构的“地球屋二号”、生态厕所和生态礼堂的实验性建筑。

谢英俊为灾区茂县杨柳村设计的房屋

谢英俊为灾区设计的屎尿分集式厕所

马清运的设计的“玉山石柴”
另一位更具有国际视野和名声的建筑师马清运,也开始提升建筑的乡土元素,这位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在陕西蓝田兴建“玉山石柴”、“玉山东西”“井宅”系列建设项目,由于饱含大西北的泥土气息而为人们所注目。马清运的作品石屋入选英国21世纪世界1000幢最有影响力的优秀建筑。
谢英俊、马清运的行动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希望有更多的专业人士能加入这个队伍,真心实意帮助农民设计房子,普遍提升乡村居家的审美情趣和舒适度,但愿这建筑新势力的偏执之旅能结出硕果,让中国悠久的文明也能够展示于乡村的“不动产”之上。
注:图片引自网络,谢谢作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