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请你退后半步
(2020-08-28 06:52:53)| 标签: 老师退后半步越俎代庖精神领袖教育 | 
老师,请你退后半步
 
前几天,我的一篇“校长,请你退后半步”,引发了不少校长的兴趣和关注,有好几位校长在我的微信上留言:“只有校长退半步,才会给其他人亮相的机会,才能成就每个人的成长,让其找到合适的位置,进而发挥最大的效能。”(此言出自成都实验外国语附小岑际伦校长)“校长示弱,教师强大,教师示弱,学生强大。校长后退,教师前移。”(此言出自四川师范大学附属绵竹小学夏时江校长)“后退半步的妙,还在于‘丹青留白’之妙。”(此言出自武侯区外国语实验学校樊彬校长)“我们的教学,从如何教,到如何学,突出生本课堂,强调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做;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校管理也是如此道理,教师能做的,干部不做;该教师做的,干部不做。校长更要学会让位干部。这就是基于尊重和信任的赋权管理。”(此言出自成都市芳草街小学樊祥校长)“校长会退会隐,观点独树一帜。仔细想想,很有道理。”(此言出自山东省济南市青龙街小学韩爱民校长)读着校长们的留言,望深处细想,我发现“请退后半步”,也许应该成为我们中国教育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话题。在教育过程中,不仅仅是校长应该学会并注意“向后退半步”,老师、家长,以及我们那些民办学校的老总也应该自觉不自觉地学会并注意“向后退半步”。由此我想到了这些命题完全可以写成一个系列,于是就有了今天与大家见面的“老师,请你退后半步”。
我们之所以提出“老师,请你退后半步”,首先在于每一个教师必须清晰地意识到,任何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永远都是他自己的事情,永远都是别人无法替代的事情。在每一个学生成长的路上,无论是思想提高、习惯养成、文化学习,还是健康维护、情感陶冶、意志磨炼等等,都必须经过学生自己亲身的参与、亲身的体验、亲身的感悟。再优秀的老师,也无法取代学生自己的作用。事实上,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太多的老师们不仅不会主动地“向后退半步”,而且在很多时候还热衷于越俎代庖,希望自己的一幅好心肠能够随时随地都展示在学生成长的路上;殊不知,老师越是主动地“越位”、“替代”学生的位置,越是主动地把本该学生自己去完成的事情也“代劳”了,结果也就只能让学生越来越弱小,最终使得学生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离开了老师、离开了家长也就只得“寸步难行”。
我们之所以倡导“老师,请你退后半步”,其次在于每一个教师要逐步学会中国画中的“留白”这一技巧,把学习的选择权和自由权还给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给予学生们留出的空间和时间越时充足,也就越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成长、自己发展的主人。我想,当年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主张的学生的“六大解放”其真谛也许就在此。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反映着教育的本真追求——“解放学生”,使学生摆脱“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枷锁,发挥出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六大解放”包括着: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说;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使之学习自己渴望学习的东西。只有老师们自觉地“退后半步”,“解放学生”才可能真正成为现实。
我们在此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老师,请你退后半步”,并非是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都如此。当我们建议老师们要学会并坚持“陪伴”学生的成长的时候,把“陪伴”提上一个重要的议事日程的时候,我们在此想说的是,老师的“退”与“进”以及“陪伴”都是有规律的、有层次的、有分寸的。在学生们刚刚起步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应当稍稍领先学生一步或半步,成为学生生活中、学习活动中、成长过程中的“首席”,成为学生前行路上的“榜样”和“灯塔”;当学生在前行路上的步伐逐渐成型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应该与学生的步伐一致,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并行者”和“同行者”;当学生在前行路上的步伐开始加速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应该主动地“向后退半步”,为学生们的成长腾出更大的空间、挤出更多的时间,为学生们的发展与进步创造出更多的机会与条件。最后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无论在学生成长的哪一个环节,老师一定要努力地成为学生的“精神领袖”,随时随地地促进学生的精气神不断地向上向前提升,最终成为一个个的“精神贵族”。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