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和”内涵之我见——重庆人和街小学解读之三

(2018-09-17 22:28:40)
标签:

人和

人和为魂

和谐育人

教育

“人和”内涵之我见——重庆人和街小学解读之三

 

走进重庆市人和街小学,学习、研究“人和”文化与“人和教育”,必须面对“人和”二字,必须从“人和”二字切入。因此,在我学习和研究“人和”文化、“人和教育”十年后的今天,我也来解剖一番“人和”二字,给各位亲聊聊我对“人和”内涵的认识与理解。

在人和街小学,他们关于“人和”的理解与认识是这样的——

“人”文化与“和”文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伟大的作用。

重庆市人和街小学肖方明校长及其领导班子在充分尊重“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坚守“以人为本”的同时,把“和”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将立校精神概括为:“人和为魂、和谐育人”。用肖校长的话来说:“人和为魂”,就是以人和精神作为学校办学育人的核心价值观念,让它浸透在学校全部教育教育活动中,扎根在广大师生的心坎上,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指向标、导航仪;“和谐育人”,就是在和谐的校园里,实施“和谐、活泼”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如果我们将“人和为魂、和谐育人”展开来看,首先是从师生个人来讲,包括着身心和、言行和、思想行为和,达成“和衷共济、海纳百川、和而不同”的育人目标;就学校整体来讲,包括着师生和、团队和、家校和、学校社区和。其次是就学校发展来讲,注重精神气场的建设,凝聚内力,以“人和”推动“事成”,以达成教育教学和、万事和、天人和。再次是就团队建设来讲,每一个团队成员都要有团结协作的意识和精神,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聚力”强校兴教;同时要有宽广的胸怀,容纳百川,“借力”强校兴教。

在人和街小学,“人和”文化促进了学校的柔性管理,使学校逐步实现了由制度管理走向文化管理。“人和”的思想和管理,促使人和街的教师们、员工们成为政治上志同道合的同志、思想上肝胆相照的知己、工作上密切配合的同事、生活上相互关心的挚友。“人和文化”的浸润,使得人和教育人以前所未有的“拼劲”、“闯劲”、“韧劲”,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着不平凡的业绩,让学校全面地实现了科学的发展、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在人和街小学,校长和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选择了经营“人心”,因为他们深深地懂得:“人心齐泰山移”,人心背向是学校成败的关键;“人和”就是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力量是克服一切困难的源泉。只要有了“人和”,“有情的管理,无情的制度”才能被理解、被接纳、受欢迎;只要有了“人和”,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在人和街小学,“人和”文化引领着学校逐步构建了管理团队“四靠”的机制,这就是:靠坦荡的胸怀团结人,靠有效的机制激励人,靠自身的行为带动人,靠全心的投入培育人。同时,学校逐步构建起了学生方面的若干“人和”文化体系,其中包括“站似一棵松,行走如春风”校园行走文化、“诵读‘人和’经典,争‘人和’好少年”校园诵读文化、“人和形象我设计”“人和经典我展示”“人和魂 ”与学生同成长文化,等等。

在学习研究“人和”文化以上的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我搜索并翻阅了各种文献资料,我发现:“人和”思想就是中国哲学、中国思想界追求的最高境界。

天有三宝(也称“天有三光”)“日、月、星”,“日、月、星”汇成了浩瀚无垠的宇宙;地有三宝(也称“地有三才”)“天、地、人”,“天、地、人”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和人类的整个历史。无论是没有留下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还是留下浩瀚无涯的文字文化文献资料的人类历史,无一不是在彰显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都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

在中国,“人和”思想最早的倡导者是我国古代的儒家亚圣、大学者孟轲。在《孟子•公孙丑下》一文中有句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里所说的“天时”是指人们作战的时机、气候等;“地利”是指人们作战中依托的山川险要,城池坚固等;“人和”则是指在作战过程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等。而之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因为“天时”是需要我们去等的,是难由我们来控制的;“地利”是我们需要自己主动去寻找的,也需要有可找、可资利用的险要地域;而唯有“人和”是人们自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来打造的,也就是说是人们自己可以把握的。

无论古今,无论是战争还是其他,“人和”之重要,那是随处都在体现的。《论语》中孔子讲“礼之用,和为贵”。宋代大学者范仲淹在其《岳阳楼记》中也提出:“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七回告诉我们:“大凡一家人家,过日子,总得要和和气气。从来说:‘家和万事兴。’”“家和”既是一个家庭的“人和”,更是一个社会“人和”的基石。人生活在世间,不能离开社会,不能离开他人、群众而独自生存。在现代科学管理思想日新月异的今天,注重“人和”的管理已经越来越被推上重要的位置。甚至在管理理念发达的西方,也开始纷纷注重“人和”,注重“人和团队”的打造。唯有“人和”的团队,方可以成为不可战败并且能保持长期胜利的团队。

“人”,一种懂得鞠躬谦逊的直立动物,也是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正如《说文解字》中说的那样:“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从现代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人是指具有道德属性和精神属性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高级智慧动物;人是指具有复杂的社会组织与科技发展的高级生物,尤其是能够建立团体与机构来达到互相支持与协助的目的高级智慧生物“人”,是组成、延续人类社会的第一要义,是人类历史发展与进步的第一推动力,正如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一句名言所说的那样:“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人们的各种活动中,将“人”置于最高的位置,把“人”作为自己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把人的发展与完善作为自己活动的最高目标,这就是现当代“以人为本”最重要的观点;让人的因素贯穿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甚至是体现在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力争做到“一切为了人,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这就是“以人为本”追求的最高目标。

“和”,是社会学和美学特别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是与诗学有关的美学概念它从总体上集中代表了中华民族对于宇宙人生审美境界的最高追求。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和”是自然社会不同事物的矛盾统一是宇宙自然、社会人生发生的规律,是社会存在的常态功能的佳境还包括了调节社会矛盾、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政治教化功能,以及调节平衡身心健康的作用。哲学的角度来看,所谓“和”就是要不仅承认矛盾对立,而是还要力争通过矛盾的解决而达到更高的统一。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系中,,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前提“天人合一”就是人与天地和、与己与人和最高的境界,正如庄子所倡导的那样“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

人和街小学的校长及其领导班子紧紧抓住“人和”,科学理解、论证“人和”,认真践行、达成“人和”,这一方面体现了学校对中国“人和”文化历史的传承和尊重,另一方面体现了学校领导班子对自身学校历史的传承和尊重,它更是很好地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主要趋势,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人和街小学的“人和”,必将在未来的岁月里,为中国“人和文化”、为中国教育谱写出更美更亮的华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