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诚实,不要相互遗忘
(2018-05-23 12:10:54)| 标签: 朗读者善良诚实不要相互遗忘文化 |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的金牌节目《朗读者》第二季开播了,旅游回来,开始恶补。
在观赏回放的第二季的一期节目中,有著名的香港女导演许鞍华,器官捐献者果果的父母,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科学家、著名的冰川地质地貌科学家崔久之,著名女演员袁泉,八零后的青年作家双海涛等。
 
出于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肤浅了解,“善良”、“诚实”、“不要相互遗忘”这三个词一下子就十分猛烈地在我的脑海反反复复地撞击、撞击,让我不停地思量、不断地品味。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三个词,完全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人做人做事必须坚守的三个基本原则。
“善良”,是指一个人自身心地纯洁、和善温厚、心底柔软,对人心存善良、没有恶意、乐善好施。“善良”,被许许多多的名人伟人看作是人类最为高贵的品质、高贵的人性,是人类生活中最为重要的“黄金白银”。法国著名文学大师雨果曾经说到:“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善良”,包含着善心、善意、善举、善行、善事等。中国传统文化是十分重视“善”、主张“善”的,在这一点上,我们一是可以从中华祖先造字来看,“善”字是一个会意字,它从言、从羊,言是讲话、羊是吉祥的象征,因此“善”的本义就是吉祥。二是从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特质的成语典故来看,带有“善”字的成语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描绘人的形象特征的“多愁善感”“明眸善睐”,提醒人们注意修炼的“从善如流”“独善其身”,告诫人们做人做事要“乐善好施”“知人善任”“善始善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善良”,是最基础的,又是最难做到做好的,正所谓:“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真正的“善良”,无论是“善良之心”“善良之意”,还是“善良之举”“善良之事”,都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长期地坚持、随时随地的坚持。让我们永远牢记:做人做事首先做好自己,也就是要严格地要求自己、不断地修炼自己的德行,力争做到独善其身、善心常驻;待人处事要守住自己的内心,一定要努力做到心存善良、向善之美;与他人交往要多理解所尊重、多换位思考,一定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人为善、乐善好施。
“诚实”,首先是指我们自己的内心思考与外在言行的高度一致,表现的诚恳实在、不虚假、不作伪;在所谓:“劝君出语须诚实,口舌从来是祸基”。其次是指忠于事物本来的面貌,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遇事能够做到准确地道出事情的原为以赢得相应的信任,那正是:“一是一,二是二,实话实说、实事求是”。诚实是在善良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大厦”,是“真”与“善”的结晶;诚实是人类最为重要的品质,是每一个人都应有的品德。中国的儒家把“诚”看作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最高的道德范畴,将“诚”视为“圣人之情”,是至静至灵寂然不动的“心”与“精神”,认为“诚者,天地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地推崇“诚实”这一高贵的品德,“曾参杀猪”“立木为信”“一诺千金”就是流传千古的与“诚实”直接关联的典故,而“烽火戏诸侯”则是一个典型的反面的故事。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诚实”是自己内心深处冉冉升起的一轮太阳,既可以照亮自己、也可以温暖别人,让我们成为一个有温度的人;“诚实”是我们做人做事的一把金钥匙,它可以打开我们自己的“心锁”、解开自己的“心结”,还可以打开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知识宝库、财富宝库的大门,让我们成为一个富有且幸福的人;“诚实”将有助于我们每一个人点燃生命的激情,绽放生命的美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让我们的人生无怨无悔。让我们在学会善良、坚守善良的基础上,学会诚实、坚守诚实,做一个诚实的人。
“不要互相遗忘”,是指我们在人生的路上,对那些遇到的许许多多的对我们有着一定影响的人们千千万万不要忘记了,要争取把他们留在自己的心底,在有那么一点点空闲的时候就想想他们。人生在世,总是会遇到各色各样的人,给予我们的影响或许是长久的、也或许是短暂的,或许是印象深刻的、也或许是印象淡然的;他们让我们在前行的路上多了一份温度、多了一份坚守、多了一份想念,很多时候我们就是为了这点点难得的温度,却常常感到自己内心深处的阵阵温暖;就是为了这点点必需的坚守,尽管感到再累再苦甚至被误解也同样是心甘情愿;就是为了这点点永恒的想念,不管千山万水依旧觉得就在眼前、就在身边。因此,在人生的路上,学会珍惜、学会呵护,珍惜每一个美丽的遇见,呵护每一分难得的缘分和感情,让自己真正成为情感的“亿万富翁”,让自己的一生都生活在美丽的健康的情感海洋里,真正地不枉此生。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