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说话接龙”
(2018-03-25 17:57:35)| 标签: 说话接龙丁惠臻成语接龙教育 | 
“说话接龙”这一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是由山东省历城区实验小学的语文老师丁惠臻女士创造、建构的。
“说话接龙”,最早是从低年级“一字开花”“乐读成语”“一分钟成语接龙PK”开始的。它的“一字开花”就是在引导学生们学习生字的时候,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以某一个生子为中心点,让学生们逐渐地生发开来。在学生们的手中,“一字开花”被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或一棵大树、或一朵鲜花,那个生字就是树根、树干,众多的词组就是那漂亮的树叶;那个生字就是鲜花的花蕊,众多的生字就是那一片片美丽的花瓣。
语文学习非常强调的就是一个字:“读”。在丁惠臻老师的“说话接龙”教学中,“读”不仅仅是其重点之中,更是丁老师和孩子们创意迭出的环节。“说话接龙”教学中的“读”,被人们称之为“花样读”,其中有接龙读、一排排读、男生读、女生读,最富有特色的是“节拍读”。在“节拍读”这个环节,一个个成语,在这里被创造性地诵读出来,学生们是先读三个字,中间托一托,再读最后一个字,就是这样的“读”,其诵读节拍也在不停地变换。坐在课堂上,看着孩子们在丁老师的引领下,自主地热情地大声地诵读,发现这样的读书法很有乐感节奏感,让孩子们感到其中的新鲜感,只见孩子们带着表情,加着动作,晃着脑袋,读的十分地起劲;丁老师在“节拍读”这一环节,还带着孩子们拍着手读。这就是:两个同学之间顺着节奏、拍着手读,就像在游戏一般,如此地学习,真的是既轻松又快乐。
“说话接龙”,就是由一位同学开头,说一句话或一段完整的话,再由其他同学在此基础上继续延续情节或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此延续下去。“说话接龙”的形式丰富多样,有词语接龙、说话接龙、主题接龙等等。 
我们首先来看“词语接龙”,这一形式还可以细分为:“一线接龙”、“词语开花”、“读背成语”、“成语接龙”等更为具体的形式。 
所谓的“一线接龙”,就是由一个词语开头,由词语的末尾一个字再作开头,组成一个新词,依此类推,形成一条长长的线。 
所谓的“词语开花”,就是由一个字或一个词的末字分别组多个词语。这“词语开花”还可以进一步区分为“一字开花”“多层开花”和“开花结果”。“一字开花”,就是围绕着一个生字组出多个词语。
所谓的“开花结果”,就是让学生们从自己开的“花”里找一个或几个词说一句或几句话。如:“花—红花—鲜花—花季—黄花—菊花—月季花—杜鹃花—梅花—兰花—荷花—桃花—梨花—牡丹花……”
所谓的“读背成语”,就是在不同角度给成语归类的基础上,再引领学生边读边背各种成语。成语的分类包括:“数字成语”、“十二生肖成语”、“描写四季的成语”、“出自寓言、历史故事的成语”、“出自神话传说的成语”、“出自《论语》的成语”等等。
所谓的“成语接龙”,就是以成语中的每一个字为龙头,进行成语接龙。如:“功德无量,量力而行,行云流水,水深火热,热火朝天,天崩地裂……” 
应当说,无论是那么好的老师,只要你只是一味地单纯地让学生读词语、读成语,都会出现学生倦怠的时候,正是出于对于学生学习认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丁老师创造了很多有助于学生学习、阅读、记背的形式,并将这些形式以游戏化“接龙”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些“接龙游戏”包括:男女生一分钟比赛接龙个数(不能重复);两排一分钟接龙;小组接龙;师生接龙;开火车接龙,等等。如此的学习形式创新,一方面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们的语言积累,另一方面则是让沉淀在头脑深处的“死”语言变为“活”语言,始终保持学生学习语文课、学习中华文化的热情和劲头,从而使得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越来越好。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