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之行2:商周青铜器精美绝伦 – 陕西历史博物馆I

标签:
西安陕西历史博物馆青铜器旅游 |
分类: 西安之行 |
大厅中央放置一站立雄狮的巨型雕塑,博物馆的介绍中也没有说明出处,后来从乾陵守墓村民那里听说原在武则天母亲杨氏顺陵前的,回来在网上查了一下,属实。
饕餮纹分裆鼎,一种炊煮器,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至前11世纪。
簋,盛放熟食器,相当于现在的碗,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至前11世纪。在丧葬制度中,鼎和簋的数量有严格规定,不同数量的鼎和簋奇偶配套使用,表示主人的身份等级的不同。
师丞钟,西周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叶至前9世纪中叶。
多友鼎,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纪中叶至前771年。鼎腹内壁铸铭文278字,记载西周厉王时军事指挥官多友率军在今陕甘交接的泾水流域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战斗情形。
它盉,水器,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纪中叶至前771年。
牛尊,盛酒器,西周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牛背上有一只站立的老虎,老虎脚下踩着酒壶的壶盖,盖子用一个子母扣和壶身相连接。牛尊的整体造型设计巧妙地利用了牛身体上的各个部位:牛的尾巴是把手,牛的肚子用来盛酒,牛嘴用来倒酒,十分可耐。
日己觥,盛酒器,西周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
鸟盖瓠壶,战国,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因整体形状像瓠瓜而得名。壶盖和把手之间有链环相连接,当壶身倾斜到一定角度,链环带动壶嘴就可以自然张开,很方便倒酒。链环上和壶身都有很精致的饰纹。
杜虎符,一种兵符,秦代,公元前221至前207。符上有错金铭文40字,意思是如何调配兵力,反应出秦朝兵权的高度集中。铭文字体为小篆,过去一般认为小篆是秦国宰相李斯创造的,但杜虎符上成熟的小篆说明在李斯之前就已经有了这种书体。
彩绘雁鱼铜灯,西汉,公元前206至公元8年,整体形状是一只鸿雁回首嘴里叼了一条鱼。灯盘和灯罩可以自由转到开合来调节光线的明暗度。油灯点亮后产生的油烟会从大雁的颈部导入大雁的身体里面,大雁的肚子里盛有清水,油烟溶于水中从而起到了净化空气的作用,避免了油烟对环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