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欧洲戏剧剧场表现(3)
(2009-03-05 12:31:14)
标签:
戏楼戏剧中世纪地狱卢塞恩高台文化 |
分类: 话剧地图链接全库 |
中世纪欧洲戏剧剧场表现(3)
6.布景
和教堂中的演出一样,室外演出的表演空间也由两个基本元素构成:戏楼和平地。布景的位置也和礼拜仪式剧一样,先是与戏楼一道出现,然后再逐步扩张,以至于将许多相邻的空间也包括进来,以适应剧情的需要。这是一种普遍的惯例,而不论舞台属于何种类型。
大多数彩车都只带一个戏楼,但有些情况下,所带的戏楼多达三个。但是,虽然每个彩车所带的布景装置都很有限,但整部轮回剧的各个片段的要求却很不相同,如果放在一起演出,演出所需的戏楼就能达到一百多个。
对观众而言,固定舞台所给予的视觉印象无疑要比活动舞台的深,因为在前一种舞台上可以同时看到整个布景。但是,这种程式在别的一些做法中又有几分改变。(This convention was somewhat modified, however, by other practices.)由于轮回剧太长,这些戏必须分成若干个片段才能上演;片段之间有间隔,间隔的时间从一小时到二十四小时不等。在演出间歇中,有时会根据需要更换戏楼;此外,甚至戏楼的特征也会改变,以便让它在演出过程中能够表示一个以上的地点。这样一来,就很难知道到底用了多少戏楼来表示剧本中提到的地点。在1583年卢塞恩上演的戏剧中,大约提到了七十个地点,但他们的戏楼好像只有三十二个。
即使是同一部戏,其每天的演出对布景的要求也不一样。十五世纪初期在法国的阿拉斯上演了一部感伤剧,它共有四个组成部分(journées),每个部分所要求的戏楼数量在八到十五个之间。而其他剧目各个片段对戏楼的要求更达到二十个甚至更多。很难保证每个戏楼都有足够清晰的特征。因此,导演往往在每个片段开始时都要露面,除了介绍剧情外,还要告诉观众每一种戏楼所代表的是什么。有时,戏楼还会贴上说明式的标签。舞台没有边框,每个地点都是自动融入另一个地点。中世纪舞台象征着全宇宙,它将天堂、人间和地狱全都包括在内。
固定式舞台上最常出现的两个地点是天堂和地狱。为了突出各自的特点,天堂位于舞台的一端而地狱位于另一端。有人认为,在用到圆形舞台时,天堂位于中轴线的东边,而地狱位于中轴线的西边。人间的场景就放在天堂和地狱之间,象征着人类的双重性质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双重选择。因为天堂和地狱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而且是永恒的结构,就不必每天都更换;同时它们也是最复杂的结构。
在所有戏楼中,天堂是最难依据现有的资料进行复原的,因为它给观众以深刻印象的似乎是它的辉煌和壮丽,这种特点在现存的图解中很难看出来。在十五和十六世纪,天堂总是比所有的戏楼都高。作为一种程式,它在结构上是由“人间乐园”(伊甸园)支撑的,或是摆在舞台上的另一个戏楼之上。天堂的尺寸可能很大,因为它通常要容纳很多角色。1474年在法国的鲁昂,围绕在上帝周围的有和平之神、慈悲(mercy)、正义之神、真理以及九个天使的队形。有时天堂里还有一系列设计复杂的旋转的球体,每个球体表面都要镀金,显得金光闪闪;还要在里边隐藏火把以造成一种金光四射的效果。有的天堂既能开启,又能关闭,而且机械装置还要允许天使在天堂和人间之间来回“飞”;但在不太豪华的演出中,用的是幕布遮住的楼梯。总之,天堂要尽可能地吸引人,并尽可能地激起人的敬畏。
相反,地狱则要尽可能显得恐怖。正如天堂要高于舞台平面一样,相当数量的地狱都滴于舞台平面。有时地狱被设计得森严壁垒,当基督奋力打开地狱大门释放被拘囚的灵魂时,往往会用上刺激感官的特效。地狱通常分为四个部分:基督教的先知和(按照中世纪的教义)被迫拘囚于此等待基督拯救的灵魂所居之处、未受洗礼的儿童的灵魂所居之处、炼狱、地狱的深渊(通常置于舞台水平面以下)。地狱的入口常常用怪兽的头(“地狱的嘴”)来表示,它看上去是把进地狱的人吞噬进去的。从里边传出火、烟、噪音以及被罚入地狱的人们的哭喊;魔鬼也从那里冲出来,抓住罪人,把他们推入地狱,永世受罚。
代表人间的戏楼在外表上较为平实,当然,由于各种剧目的需要不同,其复杂程度也各有不同。许多有装有幕布,可以开启和落下,以便展现或遮蔽内部的景象。戏楼的大小和形状也是多种多样。有些是六边形,有些是正方形或长方形,有的比舞台平面高几个台阶。通常都有床、桌子、椅子、祭台等家具。有时——如在1501年蒙斯的戏台上——它的装饰很豪华,有从富人家和教堂里借来的挂毯。一个代表天的帘子(有时还绘有太阳、月亮、星星)通常挂在舞台的后部。涂了颜色的布代表云彩,舞台顶上的飞行装置以及制造特效的其他装置就在它后头。
制造和描绘布景的人数肯定不会少,但到底是多少人,却没有相关资料流传下来。有时,工艺师是临时从国外请来的人,如1501年在蒙斯。1509年在Romans,木匠从演出之前四个半月就开始工作了。在卢塞恩,导演监督由市政当局雇用的工人的劳动,这些工人的工作包括制作戏楼以及一些艺匠的工作(包括粉饰戏楼、幕布,绘制剧中角色的图像等)。还有的人被指定负责在演出当中制造舞台效果。
7.特殊效果及机械装置
中世纪戏剧演出中许多拟真手法都要用到特效。在十五、十六世纪,随着机械师运作神奇事物的能力的增强,特效的种类及其复杂程度也在不断增加。
许多特效中都包括“飞”。固定舞台大多依傍着建筑物而建,所以,滑轮和起锚机可以装在舞台的天顶上,再用绘有云彩和天空的布遮盖住。另外的飞翔机械则藏在天堂戏楼中,天使可以借此往来于天堂与人间;早晨之子(堕落前的撒旦)可以借此将基督带到庙顶(约有四十英尺高的距离);灵魂从地狱里边释放出来后,借此升入天堂;而魔鬼和被火烤的恶魔则在舞台上乱飞。在有些演出中,人物升到天堂或从天堂降到平台,都是装扮成云彩的模样。
另外一些特殊效果则要用到舞台底下的设备。机关门可以让人突然出现,突然消失;制作精巧的演员肖像则作为替身出现在暴力场面中。在演到向大批人群喂食非凡的鱼、肉之类的片断时,装有食物的篮子可以从舞台底下不断提上来。隐藏的机械装置可以让无花果树的花在遭到基督咒骂后立刻枯萎,而泉眼在神奇的触摸后开始淌出泉水。
水在许多剧目中都很重要。一个最突出的例子是表现诺亚洪水。为了这个场面,1501年Mons人在酒桶里贮存了足量的水,放在相邻的车篷上,是持续不断的雨水足足下了五分钟。其他场景还包括基督蹈海和使徒拉着装满了鱼的大网。
拷打和斩首场面出现频繁,这是就以画像作为演员的替身。在表演巴拿巴在柴堆上被烧死的情节时,一个模拟画像内填满了动物的骨头和内脏,所以在燃烧时有一股逼真的臭味。还有一个表现圣保罗被斩首的例子,砍下的头弹跳了三次,每一次都有适量的液体用出来:第一次是牛奶,第二次是血,第三次是水。
演出有时也要用到动物,有的可以活着上场,有的则被杀死后充当演员的替身或模拟像。狮子向圣·丹尼斯下跪,老虎向圣·安德鲁下跪。在一出戏中,老虎从地上一跃而起,追逐使徒,最终转而追逐羊群。蛇在伊甸园中引诱夏娃。在其他戏中还有龙、狼等野生动物和凭空想象出来的动物出现。
变形场面很普遍。如摩西的拐杖变成了一条蛇,罗得的妻子变成了盐柱,水变成了酒。光也可以用来制造特效。神仙下凡时带有光晕,神像头顶上戴有光环,光还常常围绕在上帝、基督和圣徒的周围。通常只要把隐藏着的火把的光线反射到镀金的或非常光洁的金属表面,就可以达到这种效果。有时,用画有月亮和星星的布取代另一块画有太阳的布,就可以表示舞台上由亮转暗。在少数戏剧中,还有建筑物燃烧的场面。只要点燃蒙上画布的柳条编织品,就可以制造这种效果。
许多特效都要求制作者心灵手巧,技艺精湛。所以,十六世纪产生了对技艺高超的艺匠的大量需求,就不足为奇了。1501年在蒙斯,从Chaury引进了两名“秘技”(某些时候对特效的称呼)的导演;十六世纪早期维也纳的一部神秘据需要雇用八名高级机械师。这些人都需要有大量的助手,他们的任务是在演出进行当中控制特效。在蒙斯,单单是天堂特效就需要十七个人操控。
在十六世纪,艺匠的重要程度仅次于导演。他们要制定详细的提示清单,安排特殊效果的启动,其细致程度与导演制定其他演出部门的计划时不相上下。戏剧演出的巨大成功相当大程度上有赖于他们的技术。
8.音乐
在中世纪大多数戏剧演出中,音乐都处于突出的地位。乐队通常要演奏到演员已经准备登台时才结束。在演出进行中,天使(由唱诗班男童组成,通常出现在天堂戏楼)合唱队演唱赞美诗;天使吹响嘹亮的喇叭,宣布上帝登场;而场与场之间的过渡则由器乐或声乐承担。大部分戏剧都有不少歌曲,既有独唱的世俗曲调,也有集体演唱的宗教赞美诗。但歌曲的内容和标题却很少在剧本中标明。歌曲通常由合唱队男童或演员演唱,而器乐演奏则由职业乐师担任。1562年,英格兰的切姆斯福至少雇用了四十名歌手,1571年,卢塞恩雇用的乐师又达到了156人。音乐家在演出间歇或戏剧演出结束后的晚间也为平民提供娱乐。
有些戏剧(或舞台指示)表明,舞蹈有时也在演出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但具体情况不详。
9.观众与观众席
在大部分地区,并非每年上演戏剧;即使在戏剧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备的地方,两次演出的间隔也在一年以上,有的甚至相隔十年。有些豪华演出只能进行一次,绝对不可能重复。在有戏剧演出的年份,准备工作长达数月,而演出的时间总是在假期。
演出之前,会采取各种手段让公众了解即将来临的事件。通常会向周围的城市发出邀请,会在城门上张贴广告,在戏剧演出的前几天,还会有身着戏装的演员在城里的主要街道上列队行进。在演戏的那几天,会有一名传令官骑在马上巡游全城,吹着喇叭召唤人们去看戏。观众中各个阶级的人都有;不仅有本城的人,还有邻近地区的人。在有些地方,演戏进行的当口连工作都被禁止,并有专门的保安人员巡逻,防止民居和商户被盗。
各地所制定的观众守则大不相同。在英格兰以彩车为舞台的地方,设有若干不同的观看场所,约克有十二个到十五个,贝弗利有六个。在大多数城市,演出都要持续好几天。在彻斯特要三天,在约克却只给一天时间,所以演出从早晨四点半就开始。一些学者认为,在约克,因为轮回剧包括了大约五十出戏,所以一天当中各个演出地点加起来也不可能把这五十出戏都演一遍。但是,不是每次节庆都要把所有的戏剧都演一遍,而是以两三出戏作为一个单元,这样可以减少美出戏之间的间隔。我们得到的资料表明,在任何时候,(约克的)演出都在一天当中全部完成。
大部分情况下,英国观众可以免费看戏。但1477年在莱斯特,却有充分的证据表明看戏是收费的,类似的还有东英吉利地区的一些例子。有人认为,在约克,费用是由控制着游行路线上的观看点的人收取的,因为那里是根据所接受的投标而指定给中标人的。因此,就有中标人在那里立几排栏杆,进而收取费用。身份显贵的市民或许从周围房子里的窗户往外看戏,也可能为少数人专门搭建几个高台座位,但是平头百姓肯定是站着看戏。当然,这些细节都纯属推测,因为在英国彩车游行中观众如何看戏,我们没有一点凭证。
如果使用固定式舞台,所有的观众就必须集中在一处看戏。例如罗马圆形剧场和Cornith圆圈之类的建筑就提供了现成的座位;但在庭院或城市广场,就得提供临时的观众席。在有些事例中,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像后来的专业形剧场那样的典型的例子。例如,1509年在Romans,在舞台左近建有供观众站立的房子,在它之后是搭建的坐席,而在它上头又有八十四个包厢。1560年在维也纳,私人包厢可以出租,因为演出要持续好几天。在 卢塞恩,搭建的高台座位围绕在舞台的三边;而邻近的住户则可以将自己的房子靠近窗户的地方或屋顶出租给看戏的观众。
许多由城市出资组织的戏剧演出并不收费。同时,也有一些演出是计划好了要赚取利润的。1547年在瓦朗谢纳,演出组织机构的成员分享了所得的利润。市政当局有时也要收取费用以填补支出。除了收费的场合,很难估算看戏的观众究竟有多少人。如果我们得到的数据具有代表性的话,那么观众的人数还是相当可观的。1490年在兰斯,5616人花钱看戏;1509年在Romans,第一天有4780人,第二天有4420人,第三天有4947人花钱看戏。
演出时间也各不相同。在有些地方,戏剧从上午7点开始持续到11点,中间休息一个小时,然后一直演到下午6点。在另一些地方,戏剧只连续演出几个下午;而又有一些地方,戏剧演出可以不间断地持续十二个小时。通常观众在早晨4点钟就开始占座儿,因为除了官员、教士和重要的来宾外,都没有座位。有时儿童、老人和孕妇被禁止入场看戏。为防止观众过于靠近舞台,有些地方还采取了隔离措施(如明沟、栅栏、水或保安等)。保安在夜间就开始上岗,以保护舞台其相关设施。
显然,在16世纪,戏剧演出已经学会了应付许多问题。它们在技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组织和演出阵容上也具有相当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