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锟的故事

(2009-10-14 16:33:12)
标签:

前华为人

胡勇

光纤通信

诺贝尔奖

高锟

it

作者:胡勇

 

文章出处:前华为人社区

 

1993年,我刚出道,和邮电科学院的老书记一起出差,我记得书记姓章,他给我讲了高锟的故事。
高锟发明光纤后,当时的巴统对中国禁止出让该技术,高锟很爱国,80年代初期,招收了几名中国学生,就开始将技术通过他和他的学生转移给武汉邮电科学院,后来,不知道怎么泄密了,被美国知道了,据说,美国还审查了高锟和他的学生。并将他的学生驱逐回国。
国家安全部门开始调查,究竟是如何泄密的,因为文革刚结束,重点调查项目相关的家庭成分不好的科技人员。后来,经过一年的调查,才知道:因为光明日报的记者写了一篇报告文学,夸奖武汉邮科院的光纤技术,里面报告了一些细节,美国人是通过这篇文章知道的。
华为的光通信全世界领先,还得感谢高锟的爱国。
赵院士现在都不敢说内幕(附件)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记者谈海亮)“我刚刚听说了高先生获得诺贝尔奖,准备写封信到香港中文大学祝贺他。”昨日下午,武汉邮科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梓森接到记者的采访电话时,做为同行的他,语气中满含欣喜。

  “大概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他第一次来武汉邮科院考察时,曾对我们的光纤研究很惊讶,并说中国的光纤研究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后来也来过武汉,具体次数我就记不清了。”赵梓森说。他们最近的一次联系,大约是在三四年前。赵院士的印象中,高锟“完全是一副学者风范,很有风度。”更巧的是,他们的童年都是在上海度过的,赵梓森仅比高锟年长一岁。

  中国光纤事业的长足进步,离不开赵梓森的开创性贡献,而他的研究也曾得益于高锟的理论启发。“1966年,高先生在英国发表论文,提出光纤通信理论,1970年,美国人拉出了世界上第一根光纤。我在杂志上偶然看到了这一消息,所以认定了光纤通信可行,就拼了命去做。”赵院士回忆。

  高锟提出光纤通信理论后的第13年,赵梓森在武汉邮科院的一间实验室里,完全依靠自主技术拉出了中国第一根光纤。1981年,在意大利召开的一次国际性光纤通信学术会议上,两人第一次会面。当时,高锟担任该次会议主席。会后,赵梓森在台下找到他,试探着用英文问,您是不是高锟先生。“他马上用汉语回答,我就是,我会说汉语的。”这以后,两位光纤领域的大科学家曾有过多次会面。

  谈到高锟获诺贝尔奖的意义,赵梓森评价,“他改变了人类通讯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