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信风
信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335
  • 关注人气:22,77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官方言论缘何如此容易被“误读”

(2010-06-22 15:39:01)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文/时评

    6月19日,《法制日报》等全国众多媒体援引“最高人民检察院材料”报道称,“约有70%的举报人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打击报复”这一新闻。对此,最高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主任王小新2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一报道与实际情况并不符合。(6月22日   新京报)

   无独有偶,《第一财经日报》22日报道说,针对前不久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司副司长李静透露,正在研究电价调整一事”,国家发改委21日澄清该报道不实,并表示从未向媒体发表过“我委研究电价调整的言论,也未接受过媒体和记者的相关采访”。而且这已经是国家发改委自本月4日起,连续6次发文辟谣。

     媒体援引官员的话报道于前,关联部门迅即否认辟谣于后,似乎成了一些敏感话题绕不过的弯儿。是媒体妄自推断、捕风捉影吗?可媒体的消息源都是国家相关部委真名实姓的官员,而且制造假新闻的严重后果,让记者料不敢为发稿铤而走险;而相关部门的声明又一团严肃,要么是“与事实不符”,要么否定得一干二净。最终一头雾水的只有公众,“误读”的也总是媒体。就拿 “70%的举报人受到打击报复”这个报道来说,最高检用以佐证“群众的举报权利得到了切实维护”的,也是“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统计资料显示”,而媒体的新闻同样源自“最高人民检察院材料”,同样是最高检的材料,为何媒体一报道就“与实际情况并不符”了呢?

     时下,出尔反尔在某些官员和明星中已渐成惯性。接受采访时有问必答掷地有声,可一旦言论成为热门话题引起上峰不悦,或者遭网友炮轰,急于丢掉烫手山芋的他们就一抹脸来个概不认账,把板子打到了媒体的屁股上,归罪于媒体报道的“断章取义”,道听途说,以便迅速跳出舆情风暴眼,以求自保。比如:倪萍曾在两会上提案“封杀山寨文化”,遭到网友拍砖甚至被网友称为“山寨大妈”。迅即,倪萍的态度立马变了,坚称自己从来没有提过“封杀山寨”,只是反对抄袭、剽窃等盗版文化以“山寨”为旗号泛滥横行;有媒体就“刘翔两年不参会”采访全国政协委员刘诗昆,他直言,当代表委员不是荣誉,而是要积极履职,“是我就主动请辞!”可仅仅过了一天,刘诗昆就来了个烧鸡大窝脖,称自己没资格批评刘翔,也从没有接受过任何媒体采访。

     不可否认,个别媒体也确实有“误读”甚至“断章取义”的时候,但也不能总拿媒体“误读”说事,为自己开脱。很多的“澄清”和“辟谣”其实就是放言者推脱责任,让自己远离是非和尴尬的金蝉脱壳。中国有句俗语,叫做敢说敢当。名人也好,政客也罢,作为公众人物,总得对自己的言论负责。当你面对录音机、摄像机和记者手中的笔,总应该三思而后“说”吧,至少要把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敢不敢担当,那最好闭嘴。否则的话,政府的公信力,名人的公众形象何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