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离任“一把手”缘何都热衷搞“突击”

(2009-09-16 17:29:21)
标签:

一把手

绝对权力

调令

权钱交易

冯云生

武安市

杂谈

分类: 杂文/时评

8月19日晚8时许,河北武安市组织部门宣布,由该市交通局原局长接任已在教育局局长职位上待了12年的冯云生。被免职后,冯云生没有离开,而是利用手中已不存在的权力,当晚签署了大批调令,将数百名农村教师调入城市。且在离职后的第二天,让武安市教育局人事科在武安市第五中学现场办公,办理调令。(9月16日 中国青年报)

又是一起一把手“突击”事件!而且是用已经作废了的权利发动的突击调动。在搜索引擎里输入 “突击调动”、“突击提拔”等类似的词条,“突击”案例俯首皆是,仅2006年就有这么典型的几起: 3月,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县委书记被免职。次日,这位书记主持召开县委常委会,提拔和调整了283名干部;7月,甘肃省甘谷县县长离任前突击调动115名领导亲属;8月,河南省商丘市某区委书记换届前突击提拔调整了94名干部;……而与武安市离任教育局长所谓异曲同工,2008年10月17日,河南夏邑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召集全局干部大会,分两批宣布了局机关及下属有关单位的一份人事任命名单,其中第一批37人、第二批61人。可3天之后,该局长即退到二线。

凡事皆有因果,这些行将离任的“一把手”缘何如此热衷于搞突击呢?

俗话说,无利不早起。这些行将离任的官儿们如此高效,决非是为献余热只争朝夕,而是为用余热清算人情。但凡“突击”,背后多有权钱交易。拿人钱财,为人谋事。办成了皆大欢喜,如果收了别人的钱却没给人办成事,有的人会自认倒霉,但也有一些较真儿的人会走“极端”,要么要求退钱、要么就举报你。如此一来,担心东窗事发,无法软着陆的离任官员们便动用手中将要作废的权利,搞起了“突击”。任命状、调动令我是给你办了,至于管不管用,那就是继任者的事,反正你的人情我还上了。

突击提拔突击调动的事儿频频出现,凸显出在某些单位“一把手”脑子里绝对权力观念根深蒂固。《干部任用条例》要求,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必须遵循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充分酝酿,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办理,可在实际操作中,在不少单位的“一把手”却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看成是自己的绝对权力,挥动一支笔,大搞“一言堂”。据武安市教育系统内部人士透露,武安县教师调动的权力掌握在教育局手里,而多年来,教师调动从未经过局务会讨论,也没有向社会公开过。我们先不说这种近似于暗箱操作的调动背后有没有腐败滋生,单就程序而言就存在着明显的违规之处。

诚然,暴晒在公众视线中的“突击”,一般是不具行政效果的。见诸报端的“突击”案例大多以签发的文件作废告终,偶有轻微追究当事人责任的。也就是说 “突击”行政的违纪成本很低,这也许正是“一把手”热衷于搞离任“突击”的主要原因。虽然不能说每一起“突击”背后都存在腐败问题,但是权钱交易一定是“突击”行政最直接的原动力。所以,纪检监察部门不妨认真查一查,如果“突击”不涉腐败行为,真正是为工作着想,也可以还当事人以清白;如果真的暗藏权钱交易,那么这些想捞一把就走的蛀虫,休想软着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