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信风
信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335
  • 关注人气:22,77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方言剧不能一禁了之

(2009-08-27 14:22:27)
标签:

电视

广电总局

方言

东北话

赵本山

娱乐

分类: 娱乐评论

 广电总局一纸限制方言剧的禁令,让方言剧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将于本月30日重庆卫视开播的电视剧《挪个地方要得不》就不得不出资数十万元,两度对电视剧的配音进行调整。据重庆晚报报道,该剧制片人兼主演赵亮对广电总局的新规定很有异议:“广电总局规定,在上星卫视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中,方言的比例只能占到30%—40%,但却把东北剧撇开,模糊规定称不能完全使用东北话,可以使用东北的一些口语。”这样的规定对于重庆等南方的方言剧很不公平。

此次广电总局出台方言禁令,是基于时下方言剧泛滥成风,同时让电视剧肩起推广普通话的重任。应该说,禁令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对方言剧搞一刀切确有不妥之处。

首先,对方言剧的过度限制有悖电视剧的娱乐属性。四川话也好,陕西腔也罢,都是中国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是各地民众生活习惯的需要。方言剧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老百姓喜欢看,所谓存在即合理。有一些电视剧,用普通话表达会有问题,比如《山城棒棒军》,脱离了特殊语境,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有以前火爆荧屏的四川方言电视剧《傻儿师长》,如果硬要“傻儿师长”刘德一撇着一嘴普通话,就完全不是那个味了。

其次、不应将推广普通话强加给影视剧。影视剧作为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它的首要功能是丰富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娱乐大众,而不兼有教学功能。推广普通话是教育培训机构的职责。试问,有几个观众看电视是冲着学普通话去的呢!

第三,既然成了禁令,就应该一视同仁,不应该厚此薄彼。如果说《挪个地方要得不》不能说重庆话,那么,《乡村爱情3》为什么就能大嚷东北腔呢?难道真的如业界所议那样,东北话能在央视播出,是央视给赵本山面子的结果?不可否认,作为春晚收视保证的法宝,赵本山在央视也确实有着超常的影响力。去年底,赵本山执导的《关东大先生》关机,央视“组团”道喜,只为换取赵本山参加09春晚的承诺,就是最好的例证。但是这不应该成为广电总局方言禁令因剧而异,看人下菜的理由。缺乏公信的禁令很难服众,也不可能执行到位。

毋庸讳言,现在方言电视剧却有泛滥之势,但是,方言剧作为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的存亡应该有市场那个说了算。语言生涩的方言剧势必会遭到观众的冷遇,没了收视率,电视台自然不会让它浪费宝贵的黄金时段,更别说上星了。所以,对于方言剧,广电总局与其强堵,不如缓疏。一禁了之,不仅是一种懒政行为,而且不符合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