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字调整不能任由专家“想当然” 

(2009-08-19 12:03:24)
标签:

全盘考虑

常用字

通用规范汉字表

撇捺

文化

分类: 杂文/时评

汉字调整不能任由专家“想当然”    
    教育部正在征求意见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不仅恢复了51个异体字,还拟对 “琴”“亲”“魅”等44个汉字在专家倡导下“动刀整形”,调整其写法。 (8月19日  天府早报)
    先看看我们的专家如何折腾这些已被人们熟知的字。比如,“琴”字左上角王字最后一笔由“横”变为了“提”;“唇”字的厂字头由半包围结构调整成了上下结构;“亲”“杂”“杀”等字底下的“竖钩”改为“竖”,最后一笔由“点”改成“捺”。

该不该对这44个汉字整形,请这些闭门造车的所谓专家们听听公众的声音吧!对汉字整形87.14%网友表示反对,认为此举纯为“穷折腾!”网友“踏叶逐风”认为,文字是文明的重要标志,可不断补充、完善,但对成型的、广泛使用的文字轻易改动,不可取。而网友“兰花草”的话更值得深思:“如果真的那样改,‘小’是不是该改成‘竖撇捺’呢?”她认为,要改就全部统一,不改就不要动,一些改一些不改,不规律、不统一,给应用徒添麻烦。

有关部门说这次整形是经过专家全盘考虑、反复研究的结果,那么请问专家们的“全盘考虑”考虑到人们对这些常用字已经接受并广泛使用因素了吗?我的父辈们我的儿子,还有我,对这些字都已经写得很熟,用着顺手,为什么要对它们“动刀整形”,调整写法,《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专家们,可否给个足以让我心悦诚服的干当小学生,重新认知它们的理由先?难道我准备上初中的儿子,还要再将这些耳熟能详的字在当做生字回炉一遍吗?还有那些行将识字的孩童,如果学到的是整形后的汉字,那么他们从以前的读物上看到的这44个老汉字,是不是就该当做错别字呢?因对汉字整形带来的这些问号背后的疑难杂症,是否专家们“全盘考虑”之内呢!

专家们的研究如果仅仅从专家的角度,而不考虑公众的用字方便,就贸然对这些常用字整形,恐怕不仅帮不上忙,反倒添乱了。

简体汉字的形成和使用是经过实践沉淀,大浪淘沙的结果,这些字之所以能被沿用到今天,说明它们现在的形貌是最适合人们方便快捷的使用的。汉字作为一种负载信息的书面符号,只要人们普遍愿意使用并能明白其表达的意思,就很好地完成了它的使命,无须修改。

汉字的调整不能仅凭几个专家心血来潮想当然。对汉字的整形“动刀整形”要建立在方便公众使用,尊重公众习惯的基础上。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要以人文本。否则就是折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