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死”,公众需要一个确切的温度
(2009-08-10 00:30:54)
标签:
狱霸猫猫刑讯逼供嫌犯王树坤云南杂谈 |
分类: 杂文/时评 |
据报道,8日凌晨,43岁的昆明市官渡区关上办事处苏凤村村民王树坤,在官渡区看守所拘押19天后死亡。据警方通报,8月6日晚上,王树坤突然出现身体不适,出现发烧,四肢无力症状,被送往云南省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进行救治。8月8日凌晨12点30分,王树坤经过抢救无效死亡。
难道纯属巧合吗?“躲猫猫”时间刚刚过去半年,“发烧死”又在云南的看守所看守所上演。王树坤8月8日凌晨被体温“烧死”,9日下午,昆明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向媒体通报了事情的基本过程,办事效率不可谓不高。但是通报似乎过于简明扼要,甚至给人以语焉不详之感。所以,死者家属希望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公众也需要一个透明的调查。
是公众有爱质疑的毛病吗?我们先看看这样一组有关看守所的非常事件:因涉嫌盗伐林木罪被刑事拘留的云南籍男子李荞明死于昆明市晋宁县看守所,被认定死于“躲猫猫”游戏;因打伤人被羁押在福州市第二看守所的青年温龙辉,被看守所定性为“掉床死”;在江西九江打工的民工李文彦在九江看守所关押期间猝死,被看守所长称为“做梦死”。还有,因涉嫌杀害一女高中生被拘的陕西丹凤县高中生徐梗荣,羁押至3月8日离奇死亡,尸检有明显的刑讯逼供可能。嫌犯罗静波在海南省儋州第一看守所,遭同监仓数名嫌疑犯殴打至颈椎断裂,抢救无效于3月3日死亡……
“躲猫猫”、“掉床死”、“做梦死”,如今又多了一个“发烧死”。在这些被看守所定性过死因的非常事件,大多最终被证实市看守所失职或者渎职所致。这些非常事件让看守所的公信力降至冰点,在这样的信任危机下,昆明警方对王树坤定性的“发烧死”,还需要更多更透明的“通报”与解释,否则的话,很难让公众心服口服。
每看到这样的报道,我都会想起有周润发主演的电影《监狱风云》。影片讲述了就是狐假虎威的狱警与狱霸沆韰一气狼狈为奸恶整犯人的故事。在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我就在想,监狱里怎么会这么黑暗,现实中的监狱和看守所里会发生这样的事吗?
从近期发生的这些事件看,电影中发生的故事也在一些看守所里上演着。少数无良警务人员的失职与渎职,导致管理上的疏漏,以至于刑讯逼供,狱霸逞凶之类的漠视尊严,暴虐生命的恶行在看守所里屡有发生。“躲猫猫”案犯苏绍录就曾违反严禁体罚虐待被监管人员规定,对违反监规纪律的伍龙福等20余名被监管人进行罚跪,并使用胶底布鞋抽打脸颊和用警棍殴打身体等暴力、侮辱方法进行体罚虐待。因为“搞好监室管理”, “武力最有效”。
羁押重地,闲人免进。看守所工作的特殊性让一堵高墙在圈起了嫌犯的同时,也几乎隔断了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的监督。任何缺失了大众监督的权利都可能泛滥成灾。由云南“躲猫猫”事件揭开的诸多看守所里的黑幕,无不是权利滥施和制度缺位的恶果。对相关责任者亡羊补牢式的撤职、停职处理我们已经看的太多,这就够了吗?被羁押的犯人即便罪恶滔天,在审判之前,他们也应当受到公正的对待,包括人格不受侮辱、身体和生命权利的妥当保护,更不应该在看守所待审之地被剥夺生的权利。看守所管管理者的渎职或者失职“杀人”,仅仅撤职、停职是很不够的。
对嫌犯非正常死亡现象,无论是疏于保护也好,还是刑讯逼供也好,其背后都凸显出执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权利的漠视。只有彻底摒除现有羁押审讯中滥权以及黑箱操作的种种弊端,看守所才能不成为“看瘦所”或者“看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