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药厂、环保局和市民,谁的嗅觉出了问题

(2009-08-04 15:58:39)
标签:

环保

gdp

哈药总厂

怪味

嗅觉

哈尔滨

杂谈

分类: 杂文/时评

作为哈尔滨的一张名片。哈药总厂每年40多亿的销售额,除了带给哈尔滨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三成的利税外,它带给哈尔滨市民的,还有多年挥之不去的“药厂怪味”。调研结果反映,药厂周边10公里以内学习、生活的人群表现出心理压力大,情绪焦虑等症状。可就是这种让市民“半夜经常会被熏醒”的怪味,却被哈尔滨环保部门认定为排放基本达标。(8月4日人民日报)

 

如果问:城市燃煤锅炉排出的气体算污染吗?相信大家都会斩钉截铁地说:算!因为它排出的烟尘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会污染大气;如果问,药厂排放的比厕所气味还难闻的怪味算污染吗,相信大家依然会异口同声的说:算!很遗憾,上边的这篇报道告诉我们:不算,因为环保部门认定这种让药厂周边居深恶痛绝的异味排放基本达标。

可以相信,环保部门认定这种初闻刺鼻,越闻越觉得恶心的气味“排放基本达标”是有依据的,但是这种认定依据是建立在环保法规的条条框框中,还是基于以民为本的人文关怀呢?每周都有一次例行检查,却让这种怪味存在多年,在近日才发现“生产过程存在密闭不严等问题,导致异味不能充分被收集、处理”,那么,环保部门以前的检查是否太过“例行”了呢?

哈药总厂曾经投资近8000万元分别对发酵气味、蛋白烘干气味、污水处理厂静态挥发臭气等进行了治理,情况却依然如此严重,可以想象,之前周边居民需要有多么强的过滤功能。表面看,药厂似乎已经在竭力治污了,但是相对于40多亿的销售额,这8000万的治污投入,还不到五十分之一,药厂真会精打细算花小钱办大事儿。对于市民对这种怪味的过度反应,药厂归咎于“人的嗅觉对恶臭气体的灵敏度”太高,“比仪器还要高1000倍”。按照药厂的逻辑那就是,不是自己放的屁太臭,只怪居民鼻子太灵。这种霸道逻辑不仅暴露出企业“利”大气粗的强势姿态,还折射出当地政府在GDP当先的执政理念下,对污染企业的无奈让步,甚至纵容。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关于GDP有这样的论述,“我们有的GDP数字很好看,但并不是增加了社会财富,是浪费了社会财富。不讲质量的发展,污染了空气、污染了水源,污染的时候创造了GDP,然后治理污染又创造了GDP,但是社会财富还是那么一笔。”可见,以污染环境,危及人民身体健康为代价的企业高产出,看似创造了GDP,其实功过相抵,社会财富并没有增加。

与哈尔滨饱受怪味困扰相似,多年来,石家庄市民也被酸酸的“华药味道”困扰。但石家庄的市民却比哈尔滨的市民幸运得多,2008年,石家庄市规定城区内49家工业企业必须于2010年底前完成搬迁或转型,其中就包括华北制药。而华北制药作为国内第一支青霉素生产企业,创造的价值在石家庄的GDP中一点都不必哈药总厂少。可见,治污的决心不是因为差钱不差钱,而是取决于在政府的执政天平上,GDP和老百姓的健康孰轻孰重。哈尔滨这层被高产值高利税撑腰、笼罩在城市上空的异味,在考验市民日渐疲惫的耐心的同时,更拷问着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责任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