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开胸验肺”是悲壮的无奈
(2009-07-17 15:38:05)
标签:
法律职业病尘肺诊断结果张海超郑州杂谈 |
分类: 杂文/时评 |
新密农民工张海超怀疑在工厂得了尘肺,先后被郑州和北京多家权威医院诊断为尘肺(尘肺为职业病),但在职业病法定诊断机构——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却被诊断为肺结核,张海超对此强烈质疑。在多方求助无门后,张海超做出了惊人之举,2009年6月22日,他到郑大一附院做了开胸手术,以悲壮的方式证明自己确实患上了尘肺,而不是肺结核。
(7月17日河南日报)
看了这个新闻,眼睛发酸。我一向很坚强,为何会为一个素不相识的小伙子流泪呢?是因为张海超的不易吗?生活的艰辛使他不得不常年在耐火厂打工,出力流汗他都不害怕,他没想到,超强度的体力活在劳其筋骨的同时,还在侵蚀体肤。咳嗽、胸闷这些一直被他当做感冒的症状,经过几家权威医院的诊断,确诊为“尘肺”。这两个字对张海超而言不亚于晴天霹雳,因为常年在耐火厂打工的他对这个病有所耳闻,他知道这是一种难治的职业病。
尘肺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灰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疤痕)为主的全身性疾病。长期在耐火厂打工的张海超得了职业病,但他说了不算,省会各大医院和北京多家医院的诊断结果都不算。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职业病的诊断要由当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机构进行,整个过程复杂而繁琐,需要用人单位出具多种证明。就是这么个“规定”把张海超逼上了“开胸验肺”的痛苦之旅。
让用人单位出具多种证明,为别人状告自己提供证据,如果是你你会干吗?可就这么一个连傻子可能都不会干的事,却白纸黑字的写进了《职业病防治法》,天方夜谭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落在了孤独无助的张海超身上。历尽艰辛,郑州职防所总算对他进行了诊断。诊断结果却是“无尘肺0+期(医学观察)合并肺结核”,这让他难以接受。但这是一个很具效力的结果,因为这个结果,他索赔无门。
张海超以胸口挨一刀的痛苦换来了重新诊断的机会,其经历过于沉重,却真实暴露出职业病维权的艰难处境。本来应该为职业病患者维权的《职业病防治法》,却成了一纸不折不扣的使绊子的霸王条款。目前,对职防所诊断的准确性、公平性的监管,还是一片空白。在强大的单位与弱小的职业病患者的博弈过程中,缺乏监督的职防所行为,不排除职防所个别医生滋生腐败的可能,从而导致诊断结果有失公允。就算最后证明职防所的诊断错了,他们也可以以误诊为由解释。作为个人弱势的职业病患者又能拿他们奈何?从这个意义上说,职业病诊断不应该成为职防所的“独门生意”,诊断结果更不应该由其一家说了算。应该成立一个有多家医院组成的联合诊断机构。同时,去除职业病诊断设置的不合理的条条杠杠,为维权者开辟绿色通道。这方面在国外有经可取,日本、德国等国制定的职业病法或尘肺病法,对患职业病以后的健康监护、医疗费用、赔偿等涉及劳资各方的关系,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职责规定得十分清楚。
我国的职业病诊断、鉴定乃至最终的工伤认定、赔偿是个马拉松式的漫长过程。尘肺病严重侵袭,使一些患者还没有走完整个工伤认定程序,就含恨而去。这难道不是对现行职业病认证、赔偿规定最大的讽刺吗?张海超“开胸验肺”验出的难道仅仅是他想要的诊断结果吗?以人为本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如何更好的服务于职业病患者维权,应该是相关部门应该研究的一个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