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信风
信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335
  • 关注人气:22,77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改委官员论油价,是解释还是狡辩?

(2009-07-11 16:48:26)
标签:

经济

油价

中石化

油荒

美国

财经

分类: 杂文/时评

10日,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许昆林就社会关心的6大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与美国相比,我国汽油含税零售价格要高一些,但不含税价格基本相当。”(上海证券报 7月10日)这是上月油价再次上涨后,国家发改委首次正面回应。

上个月油价一月两涨,发改委和两大石油巨头遭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质疑,甚至炮轰。面对如热风打脸般的诘问,发改委选择了沉默。8日,中石化专家站出来为公司辩护说“国内油价仍比美国油价便宜”。“ 裸油论”一出,随即遭到多位业内专家的抨击。而这次国家发改委官员承认油价高于美国,则是重重的打了中石化的所谓专家一记耳光,彻底揭穿了中石化“国内油价仍比美国油价便宜”的谎言。

在承认“我国汽油含税零售价格要高一些”之后,这位发改委官员话锋一转又开始为自己和两大石油辩护。他说,与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主要国家相比,我国汽油含税价格要低得多。我和纳闷于发改委缘何如此热衷于拿中国的油价不是与美国比,就是与欧洲比。中国的国民收入与美国和欧盟的这些国家的国民收入能比吗?如果按照专家的预测,2010年我国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标准来计算,而美国的人均GDP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5年的统计为42000美元,中国国民的人均GDP还不够美国的十分之一。而2008年英国的人均GDP达到23500英镑,首次超过美国的23250英镑。法国和德国分别是21700英镑和21665英镑。由此可见,中国国民的人均GDP和欧盟这些主要国家也根本没法比。再加上中国低廉的用工成本等因素,中国油价和发达国家根本不具可比性。

这位官员还说,去年总资产过万亿元的中石油和总资产超过7000亿元的中石化分别实现利润1618亿元和242亿元,比上年下降16%和71%。这些毛利润数据看起来很大,但相对于它们庞大的资产而言,它们的利润率并不高。社会上认为石油公司暴利的说法是一种错误的理解。我倒是想借助于逯军副局长的那句话问问这位官员,你到底打算替公众说话还是替石油企业说话?石油企业的这些利润有多少是赚的外汇,又有多少是靠涨价从中国老百姓口袋里夺得的?利润比上年下降,只能说明石油企业赚的少一些,他们的职工福利并没有受到影响。有资料显示,2005年中国石油就以1333.6亿元的净利润盖过了日本丰田公司成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而就在这一年的七八月份却闹起了“油荒”,汽车排长队加油、限量加油,继而是加油站无油可加,汽车抛锚,国人的生产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中石油大赚利润,而政府和国人却不得不默默地承受“油荒带来的痛苦和灾难。与其说石油公司暴利说是一种误解,不如说“毛利润数据看起来很大,它们的利润率并不高”,是在睁着眼睛说瞎话。

这位官员还说,现行的价格机制符合国情;社会上流传的国内油价追涨快、追跌慢的观点是一种误解,事实上,国内油价在较长时期内一直低于国际市场。那么,官员眼中的中国的国情是什么?老百姓眼中的国情就是,中国一名普通员工拿着与美国普通员工有着天壤之别的月收入,却享受比美国还高的油价。至于说追涨快、追跌慢是一种误解,更是扯淡,明摆着的事实岂容信口雌黄!

“中国油价高于美国”是不争的事实,如何让老百姓用上和自己收入相匹配的汽油才是国家发改委当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位发改委官员避而不谈“油价高该怎么办”,却让国人正确看待石油企业的利润问题,为石油企业极尽开脱之能词。难道改委是两大石油垄断企业的保姆,专司为他们服务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